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政策 » 乡村建设关键在于行动

乡村建设关键在于行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22-03-04  浏览次数:1250
导读:乡村建设行动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新提法,《中华人民共和...

乡村建设行动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新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都进行了框架性的工作部署。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对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作出新部署时,对全面实施乡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积极主动把这些部署和要求落实到位,努力把乡村建设成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当前,云南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面临不少新矛盾新挑战,需要在乡村建设行动上付出更艰辛的努力,需要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提档升级。二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城乡互补,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就是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以县为单位,一个县建设一个以上示范乡镇、一个乡镇建设一个以上精品示范村、一个行政村建设一个以上美丽村庄。特别是围绕“九湖流域”、城郊接合部、交通主干道沿线进行集中连片布局。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有特色、积极性高的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先行试点。

推进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争取到2025年,实现乡村地区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科学谋划好村庄发展目标,准确定性定位。统筹好村庄发展目标、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发展布局、耕地保护等。坚持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符合村庄发展实际、农民发展意愿和乡村振兴要求,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建立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和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长效机制。以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为契机,以农危改和农房抗震改造为抓手,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改善乡村建筑风貌为目标。“十四五”期间,力争组织实施农危改和农房抗震改造30万户以上。同时,要加强现代农房设计,完善农房使用功能,整体提升农房居住功能和建筑风貌,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农户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分类推进传统村落、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等。加大传统村落保护投入力度。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传统村落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以“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为导向,优先治理九湖周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乡接合部、旅游风景区等七类村庄生活污水问题。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积极推进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开展水美乡村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天然气利用向农村延伸,进一步完善村庄公共照明、通信、广播电视、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作者:白庆武(系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