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让更多人看见价值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让更多人看见价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23-08-18  浏览次数:930
导读:“你家农产品哪里好?”“为什么说我家农产品好?”在越来越多人追求优质农产品的今天,这两道分别来自买家和卖家的“问”与“答...

“你家农产品哪里好?”“为什么说我家农产品好?”在越来越多人追求优质农产品的今天,这两道分别来自买家和卖家的“问”与“答”,都在试图找到藏于“好”字之中的“科学实锤”,让优质农产品的选择,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从浙江紫笋茶、黑龙江五常大米,到重庆巫山脆李、内蒙古突泉紫皮蒜,观察这些地方特色农产品近年来的品牌化之路,他们似乎从一个重要维度找到了这个“科学实锤”——气候。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气候和某地特色农产品之间的品质呈现,必定存在关联。通过科技,具象勾勒出气候“形状”,帮助生态产品更好地“亮相,这一方式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生产价值,但它能让更多人看见价值。


走入地方法规的创新实践


在黑龙江,从今年6月1日开始,一部聚焦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正式施行。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政府扶持,促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


将“促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写入省级地方性法规,这在全国是头一次。而在此之前,据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至2023年,“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气候好产品”等工作,也已进入湖南、福建、新疆、贵州等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实施意见中。


省份之间尽管气候有所不同,但思路共通:希望在当地农产品的优劣与独一无二的气候配置之间找到量化关系。如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双近谈及上述条例制订时所说,在更深层次上,这是“实施现代农业振兴行动的需要”。


而在这种“需要”所代表的新生态理念指引下,多地开展创新实践,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生态红利”。


其中,浙江作为最早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的实践者之一,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


国家级首席气象专家、浙江省气象局正研级高工金志凤,自2012年开始就在探索浙江当地气候与茶叶生产之间的关联。


基于观测数据和算法指标,金志凤有底气给出这样一段颇具诗意的描述:从种植环节开始,气象要素就“隐藏”于一片片茶叶中,决定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事实证明,消费者和市场很认可独特气候的价值:在浙江,通过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农产品附加值可提高10%以上。


在随后的十余年来,类似的实践先后在多个省份进行了数百场。在科技加持下,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的作用受到市场认可:黑龙江五常某合作社的水稻,每亩收入增加了;西藏黑青稞销量明显增加了;浙江紫笋茶外销欧盟的订单变多了……


“行标”之下的技术探索


事实上,具有如此“传播力”的地方创新实践,背后是一套由实践者共同搭建起来的复杂而完整的生态体系。


能够一对一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提供气候数据的农田小气候站是亮点之一。不过,更具底层意义的是“标准”——从柑橘、青枣到小站稻、酿酒葡萄,无论是数据获取、指标筛选还是模型建立,气候品质评价都通过评价行业和地方标准得到了规范。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生态服务室主任范晓青及其团队,从2018年开始,有了在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中引入更多新技术的想法。范晓青认为,2018年至2019年,对于“把气候和农产品品质找到关联”这件事,是一重要时间点。


变化,发生在2019年对重庆巫山脆李的气候好产品评价中。当时,专家普遍认可,通过覆盖种植区的高分辨率格点数据引入,把传统依靠观测站的评价进一步做精细,对全面认识气象条件的影响,非常有意义,也是必要的。


气象现代化科技的进步,让问题有了更优解——借助多元融合数据,得到公里级的三维实况格点分析产品,掌握风、温、压、湿精细数据;借助最先进的风云气象卫星,则可引入对作物生长非常重要的光照数据。


“这使评估数据量和数据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范晓青说。


2019年度巫山脆李“特优”气候品质等级,就是在此技术背景下,由范晓青团队联合省市县、多部门、多领域专家共同评估得出。


如果说最初挖掘农产品气候资源禀赋这件事本身自带强科技属性,那么技术的不断进步,则进一步让“挖掘”有了更多可能性。


新场景包括,跳出“一年”的评价时间尺度并拉长到十年,来看某一农产品在当地气候条件下,是否有稳定的品质呈现。“长短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互为补充,让大家对农产品品质的多年规律和年度等级之间的关系有更完整的认识。”范晓青说。


不过,虽然技术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但实践中,“人”的作用仍然备受重视。“最了解一方水土的,永远是生活在那里的人。”范晓青补充,这也是为什么在精细化气候品质评价的“生态圈”中,国省市县联动,缺一不可。


从评价到品牌发展,中间还有多少距离?


在技术端不断追求新可能性的同时,当下,身处山水之间的人们更想知道的是,此时此地气候的魅力是否仍可延续?


某种程度上,范晓青一直在思考的事情,似乎是这一问题的一体两面:“气候品质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大,在十余年发展中,毫无疑问存在不同理解。但范晓青依然坚定认为,起码根据其团队的实践效果,她倾向于强调“技术属性”:“气候品质评价是一种科学参考。”


如果某地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多年稳定突出,它可以是下一步品牌赋能的参考;如果某一区域气候品质稳定性相较其他区域好,那么它也可以为下一步优化种植布局提供参考。


不过,在范晓青看来,“气候品质评价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当下在以科学结论显性表达气候禀赋之外,存在更为复杂的逻辑。


内蒙古突泉县紫皮蒜,是另一项气象部门国省市县联合开展的气候品质评价实践。历时3年,一份3公里分辨率的气候品质评价指数空间分布出炉。突泉紫皮蒜集中种植区域气候品质等级确实不错:“优”;不过另一方面,县内尚未种植的其他部分区域也存在孕育优良品质紫皮蒜的潜力。


以挖掘利用区域优势气候资源为起点,从科学评价到品牌赋能,再到趋利避害、服务“百年招牌”发展,中间的路还很长。


在随后的沟通中,范晓青对气候品质评价的一段补充阐释,似乎对如何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气象服务做得更好,提供了思考:“作为一项严谨的技术业务,在基于气象因子指标和阈值对农产品品质受气候条件影响的事实进行科学评判的基础上,依托更精细化的预报产品对农产品受天气气候影响的品质进行预估甚至调控,可以更进一步探索推进特色服务。基于气候品质评价,国省市县各级气象部门均大有可为,可联合为具有气候资源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保驾护航。”


授予称号不是目的,也不是终点。依靠科技和算法,天气气候得以走向前台,其特别之处可能在于:它不生产价值,但它会让更多人看见价值,引导更好地实现价值。


认识气候的变与不变,保持动态追踪,因时制宜,无论从科学维度,还是对于品牌建设者和拥有产品选择权的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