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 粮食产销新格局悄然形成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 粮食产销新格局悄然形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3-13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319
导读:随着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源源不断的商品粮行销全国,我国粮食生产的北粮南运格局已悄然形成,南方鱼米之乡...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 粮食产销新格局悄然形成

  随着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源源不断的商品粮行销全国,我国粮食生产的“北粮南运”格局已悄然形成,南方“鱼米之乡”的餐桌上,东北米的比例越来越多。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3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粮食总产达到2904.74亿斤,其中,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一,吉林省去年由五跃四,内蒙古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十位,去年增量和增幅均居全国第一。四省区粮食总产量在全国比重从2003年的17.7%提高到2013年的24.1%,成为全国粮食增长最快、贡献最大的区域。其中玉米是该地区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

  由“湖广熟,天下足”的“南粮北调”格局到“北粮南运”,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地域呈现由南往北的发展新趋势。“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肥沃的黑土地和大量的后备土地资源,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以新品种和新技术为支撑的科技革命为黑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水稻、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提升了粮食产量。”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刘笑然说。

  据了解,我国粮食生产自2004年以来已经实现“十连增”,全国91%的粮食增量、75%的粮食产量、80%以上的商品粮、90%以上的调出量来自13个主产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等北方省的增粮作用尤为明显,如今东北地区已经成为粳稻、玉米等商品粮的供应地,东北的粮食外调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刘笑然说。

  “中国目前粮食调出省(区)只有5个,而东北地区占3个。”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说。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西是中国粮食调出省(区),东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粮食的“蓄水池”和“稳压器”。

  据了解,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由十年前的14470万亩增长到去年的20913万亩,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也由6468万亩增加到7821万亩。“吉林省可开垦后备耕地资源约占目前耕地的3%,特别是西部地区有200多万亩土地从未耕种过。”

  为支持“北粮南运”,去年国家出台政策,东北三省之外的其他28个省份到东北地区采购粳稻和玉米,运回本省销售、加工或转为储备的,财政给予每吨140元一次性费用补贴。“去年12月份政策出台后,当月铁路外运就达33亿斤,比上年同月增长一倍以上。”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说。

  2012年12月1日,中国首条跨越高寒地区的高铁——哈大客运专线投入运行,北粮南运的运力将新增5000万吨以上,为不断走俏的东北粮食打开一个大通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