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阿里研究院发布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3)》。数据显示,2013年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为39.40万个。其中淘宝网(含天猫)卖家为37.79万个,B2B平台上商户约为1.6万个。2013年阿里平台上的农产品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12.15%。1688平台同比增长了301.78%。生鲜相关类目保持了最快的增长率,同比增长194.58%,2013年农产品的包裹数量达到1.26亿件,增长106.16%。
一切数据都指向:农业电商已呈燎原之势,更上一个台阶。新农人群体崛起,合作社踊跃淘宝开店,农产品电商网站风起云涌,多类农产品在网络热销。与此同时,涉农电商服务商蓬勃发展。
农产品网络销售有了更多的尝试和创新,在浙江涌现出了“服务驱动型的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遂昌模式”,而它的核心正是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笔者近日走访遂昌,实地考察,看这农业电商风风火火的背后,遂昌模式到底是什么?
农产品电商的样板间
电子商务浪潮没来之前,遂昌偏安浙西一隅,省里领导很少下来。整个县城的支柱产业有竹炭、造纸、冶金等工业,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业。有人说遂昌大米好,因为是高山上原生态,没有施化肥;有人说遂昌猪肉、牛肉、鸡肉香甜,因为都是吃自己谷物长大的;还有人从舌尖上的中国了解到遂昌的笋嫩……总之,浙西南山区的遂昌县物产丰富,丽水人都知道。
后来,古老的农耕文明邂逅了激情的电子商务,“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的创意刷墙随处可见。麻将桌上的大妈大婶在讨论秒杀、包邮、淘金币换购。从小患有麻痹症的青年在村头与遂昌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潘东明照面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看今年双十一?在遂昌农家菜馆吃饭时,上菜的厨师会冷不丁地谈起自己对BAT大战的看法;一些热爱农业的人自发来到遂昌,推动当地农业电商的线上发展和圈子交流。
阿里研究中心、社科院、省里领导隔三差五来县里调研。赶街网点(本地生活电商服务站)的铺开撬动巨大的农村市场。遂昌火了,荣誉无数,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因为农产品电商,它有了新名片。
遂昌县不大,五万人口的县城却聚集了几千家网店。2013年1月8号,淘宝网全国首个县级馆“特色中国—遂昌馆”开馆。2013年10月,阿里研究中心,社科院发布“遂昌模式”,被认为是中国首个以服务平台为驱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