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互联网思维驾到!五大切入点改造传统农业

互联网思维驾到!五大切入点改造传统农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3-25  来源:经理人   浏览次数:424
树立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农产品发展最大的瓶颈。如何让消费者重拾信心?通过互联网创造透明的供应链体系,是最直接的方法。

从食品领域延伸出来的可追溯系统,目的是解决食品安全和食品信誉问题。通过一个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在手机扫描后看到这个产品的追溯信息,哪里耕种、何时采摘、谁来采摘、包装日期等一应俱全。而这些都需要互联网、物联网、网络视频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

最终,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追溯,再加上质检等权威机构的合作,就可以多方协同创造出真正的透明供应链。

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升级

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又很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的小户经营体制难以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农产品经常发生“卖难”现象和“多收三五斗”式的丰收悖论。

毫无疑问,电子商务可以拉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农产品不再因为地域原因而滞销。农产品电商2012年开始暴发,当年底达到近200亿元,预计2014年要超过1000亿元。2013年11月25日,海南省农业厅联合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淘宝网·特色中国海南馆”正式上线,仅椰子饭一项,3天销掉了以往线下全岛一年总销量的63%,电子商务渠道的清货能力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平台因为可以让生产者的产品直接送达消费者,省去了中间的经销渠道,也使得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因为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就要产生一定的成本。原来农产品一般都是三级到四级的经销商体系,现在可以直接一级批发商到零售商,减少了流通环节,企业的利润就来了。”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说:“现在企业能做大的,都是流通环节减少的。”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渠道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和销售的关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定位消费者的需求,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零库存,如乐视的生态农业就是采取了这种C2B思路。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但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并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

从2000年初,央行和银监会开始逐步进行金融机构的创新,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展开了包括村级互助基金、林权抵押贷款、小额信贷、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方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但是,受到地域、资源、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制约,这种由监管层主导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并没有很好地改善农村金融问题,农村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具体来说,未来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小额信贷。农村信贷的主要服务对象多为养殖、餐饮、零售等小规模经营者,因此信贷额度小,资金分散,相对于大额信贷而言借款人的资金安全更加有保障。

更吸引人的,是农村城镇化小微金融领域的巨大市场潜力。现在4亿人的一二线城市,就已经有100多家银行了,那么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当6亿多农民变成市民时,将会有多少家新晋银行呢?

贷帮是全国最大的农村P2P贷款公司,出借人通过贷帮的互联网平台出借资金,但贷款业务却是线下进行的。贷帮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展开布局,设立办事处,在当地招募信贷员去对贷款人进行摸底,每次借款,贷帮都有信贷员上门去审核借款人资质,确保其信息可靠,使得借款人的风险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贷帮还规定:贷款者所在地距离贷帮当地办事处不能超过半小时车程。

贷帮的商业模式是通过互联网聚集借款人以及投资人,再通过自己的风控体系筛选有能力的借款人以及投资人,使其对接交易的O2O模式。

其二,农业保险(放心保)。农业自古就是“靠天吃饭”的行业,因此农业生产和发展始终伴随着自然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双重压力。随着农民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资金投入的扩大,农民的风险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农业保险就成为了农业发展所必须的金融产品。从2007年到2012年,我国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5%。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农业保险市场之一。

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保险赔付率高,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较低,导致农业保险险种较少。目前,种植业险种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

2013年,重庆市荣昌县在母猪、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还在水稻、高粱、黑花生、仔猪等特色优势产业中探索开展保险试点。但农业保险不可能只靠政策保险,商业保险也是不可或缺的,更何况国家对农业保险的补贴从不吝啬。

更重要的是,对于投资农业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通过互联网的信息采集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农业保险赔付率高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美国加州一家名为TheClimateCorporation的公司就在为农民提供名为TotalWeatherInsurance的天气保险项目。TheClimateCorporation利用其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每天从250万个采集点获取天气数据,并结合大量的天气模拟、海量的植物根部构造和土质分析等信息对意外天气风险做出综合判断,最终以此为依据向农民提供农业保险。在赔付率极高的农业险行业,TheClimateCorporation已经运营了6年,并从包括谷歌在内的多家机构获得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风投,由此可见互联网农业保险的巨大商业价值。

反观国内,“三马”的众安在线早已磨刀霍霍,马云已经为情人节推出了“意外受孕险”,互联网农业保险还远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