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有了好“东风”
顾荣金口里的“现在”,无疑是指习近平到访之后。“总书记突然来访,使我们村一时名扬天下。小山村有了这么好的‘东风’,怎么能不好好利用呢?”
顾荣金最宏大的设想,就是将骆驼湾村发展成生态旅游村。他认为,村里现在缺少年轻劳动力,大规模的种植业或者养殖业都搞不起来,即便搞起来,也容易破坏周围的环境,最终得不偿失。
顾荣金的计划和很多前来考察的客人不谋而合。在临离开骆驼湾村时,王文海对顾荣金说,“你们把这里的环境看护得这么好,这里的绿色这里的空气和阳光,就是你们最大的资源。”
事实上,骆驼湾村曾有过开发旅游资源的动作。数年前,顾荣金就到处找过投资商,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不了了之。“主要是没有名气,人家不愿意来。”
“现在总书记来了,就啥也不缺了。”顾荣金笑呵呵地说,今年要把村里的路修一修,拓宽一些。“河里也可以养点鱼,搞点农家乐,土鸡土鸭野生鱼,现杀现吃,相信乡亲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50多岁被喊“后生”
骆驼湾村年轻人流失严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在骆驼湾村老戏台前看戏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还有三四个怀抱婴儿的小媳妇。“年轻人?我就是村子里的年轻人啊!”孙振泽拍着胸膛笑哈哈地说。
和唐荣斌家的孩子一样,孙振泽的儿子也外出打工,在北京做电梯维修工,一年只回来三四次。儿媳带着上学的两个孩子租在龙泉关镇上的学校旁边,因此家里就只剩下老两口。“村里的副书记刘继平已经50多岁了,我们都叫他‘后生’,他几乎是村里最年轻的成年人了。”
留守骆驼湾村的这种人口结构,和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相差无几。难怪习近平在离开骆驼湾村时表示,窥一斑知全豹,到骆驼湾村就是要了解我国的真实贫困状态,如果能看到真贫,从北京过来3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值了。
这样的人口结构,无疑也是骆驼湾村走向富裕并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骆驼湾村东侧的山坡上有几间空房,村民说原本建的是学校,但找不到老师,“自己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哪留得住外面请来的老师?”
龙泉关镇上的干部则表示,龙泉关镇的人口已从几年前的9000多人,降到现在的8000多人,“流失的主要都是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从骆驼湾村继续往南,是海拔更高的“辽道背”、菜树塔等村子。这些村子原先也不过几户人家,如今只剩下一两户。其余的黑林沟、大胡卜等村子,早已见不到年轻人的踪影。
再过几十年,骆驼湾村会消失吗?面对这个问题,村支书顾荣金没有直接回答,“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就能把年轻人吸引回来,还能留住他们。”
总书记“人随和着呢”
村民回忆习近平到访家中:脱鞋上炕拉了半小时家常,吃了蒸土豆还拜了早年
从骆驼湾村老戏台出发,再往前50多米就是村民唐荣斌的家。两边的村屋,面向道路的外墙都已粉刷一新,上白下蓝,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明快。
一位村民说,这些外墙都是在习近平突然到访后才粉刷的,“就前两天刷的,听说是县里面出的钱——其实,不刷更好。”
而回忆起习近平到访的半小时,唐荣斌连声说“没有想到”,“人随和着呢。我以为他就进屋来看看的,哪想到他脱鞋就从这上炕了,还拉了半个小时的家常,还问了我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