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梦梦到过住进了新房子,可醒来一看还是在破旧阴暗潮湿的旧房子里。”提起住进新房子的感受,江西省上犹县水岩乡太乙村的张石招大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的新房子住得很舒服,我的腰腿疼也减轻了很多,这得感谢党和政府呐!”
张石招家以前的土坯房因年久失修倒塌后,一家5口一直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房里。她早年因骨折耽误治疗腿部落下残疾,儿媳不仅腿部残疾还有智力缺陷,婆媳俩都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证,孙子孙女年纪尚小,仅靠儿子打工的收入勉强度日。
4月26日,张石招搬进了太乙村公租房小区东楼的1单元201。该小区有两栋米黄色的七层楼房,明亮的塑钢窗户、宽敞的阳台、结实的入户防盗门……仅外观而言,丝毫不逊色于城市的商品房。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建筑面积60平方米,四白落地,水泥地面,防盗门、室内门、灶台、水池、灯具、马桶等都由政府配套,每户在一楼还有一间杂物间,承租的农民搬进家具即可居住,每月只需支付每平方米1.8元的租金和0.4元的物业管理费,合计每月132元。
尽管赣州市在2012年出台了每户补助1.5万元的农村土坯房改造政策,但当前农村仍有不少像张石招这样因病、因灾或身残等原因致贫的弱势农户急需改善住房条件,但他们自身短期内却不具备相应的经济能力。由此,上犹县探索创新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思路,在水岩、五指峰两个乡镇试点建设了198套农民公租房,经过公开抽签分配,圆了张石招等农村住房困难户的安居梦。
据水岩乡党委书记郭勇胜介绍,“全乡满足家里无房、危房、低保户、无稳定经济来源等条件的农民都可申请公租房,经过村、乡、县三级审核公示,民政部门和扶贫移民办协查反馈后,再进行公开摇号,真正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现在一期已有66户中签农户搬进了新居,以后将探索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44岁的田克宽住在西楼6单元302,他是一期首个签约入住公租房的农民。他是水岩乡高兴村村民,1992年在煤矿打工时被砸断了腰椎造成四级肢残,自此不能干重体力活,便在县城的制衣厂打工。“我们两口子一个人带小孩,一个人打工,日子一直过的紧巴巴的,一年攒不下多少钱,根本没能力盖房。”在县城打工时,他8年搬了5次家,“光前两年就搬了4次,人家房东想涨价就涨价,不想租了就赶我们走,每月租金开始300元,后来涨到450元。摇上公租房以后我高兴得要命,这里住得多安稳、多舒服,我也有心思置办点儿家具家电了,现在买个板凳都买得放心,不用担心随时要搬家了。”
郭勇胜说:“太乙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我们之所以在交通方便的主路沿线建设农民公租房,就是为了让农村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到城镇化建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