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 进京后不会疯涨
北京输水成本虽然最高,但官方多次表态水价不会“疯涨”
江水抵京一天天临近,北京市内喝上第一口“南来之水”的将会是西南四环附近的居民。有关“水价”的种种猜测,也开始在坊间流传。
南水北调中线像项链一样将沿线城市串起,处于最末端的北京,无疑将成为输水成本最高的城市。
对于“水价”,官方也在不同场合表态。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不止一次表示水价不会“疯涨”,预计口门成本价不会超过每吨3元。北京居民用水调价前为4元,其中自来水费为1.7元,其他部分为企业经营性收费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各个口门的水价(居民水价包括自来水价格、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等项目,口门水价就相当于自来水的部分)及相关政策,尚未最终确定。
许新宜认为,“南来之水”水价之所以尚未确定,有三个棘手的因素:一是目前整个工程还没有最终完工,应以何种投资量计算成本推导价格,都是问号;二是建设过程中的移民费用、工人的工资费用等,没有形成实物资产,后期没有办法折旧;三是可变因素较多,需要根据城市居民和工业企业可承受水价制定定价机制。
不管水价如何计算,越来越多的北京居民都将“尝鲜”:2020年以前,北京市除延庆外都能用上长江水。
【大事记】
1952年
毛主席视察黄河,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1978年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1996年
成立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委员共86人,另聘专家40余人参加专题审查工作。
2002年
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东线工程开工。
2003年
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中线工程开工。
2005年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利枢纽加高工程、穿黄工程开工建设。
2008年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河北省岗南、黄壁庄两水库的水,经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抵达北京。
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011年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黄河南段连线建设全面开工,标志着整个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全部开工。
2012年
移民搬迁任务全部完成。南水北调中线水质保护中心正式成立。
2013年
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完工、工程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