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太湖县新仓镇转桥教学点,有着30多年教龄的余明传和一年级仅有的2名学生在教室里。
新学期伊始,孩子们重返校园,安静了一个暑期的校园再次热闹起来。然而,对于一些乡村小学来说,昔日校园热闹的场景已不能重现,农村小学生源的流失让这些乡村学校面临“空壳化”困境。
“这个学期,学校只招收到3名学生。”对于安徽省肥西县大丰小学教师俞萍来说,这是她从教30年来面对的最少一届学生。10多年前,大丰小学“最热闹”的时候有6个年级,300多名学生。像大丰小学这样近年来学生数量迅速下降的乡村学校不是少数,记者在安徽多地采访发现,很多乡村小学面临着生源不足、年级断层、教师流失等困难。
安徽省巢湖市银屏镇张山小学是一所可开设6个年级,容纳300多名学生的乡村小学,学校最“辉煌”的时候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如今,张山小学偌大的校园里只有2个年级的6名学生和4名老师。“农村生源减少,再加上很多孩子被父母带到务工地读书,乡村学校生源不足已成为常态。”张山小学的老师分析了生源不足的原因。
“教育的不均衡也是导致乡村学校学生流失的一个原因”,安徽省太湖县新仓镇转桥教学点有着30多年教龄的余明传老师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一些村民把孩子带到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乡镇或县城学校读书。”余明传所从教的教学点曾是一个拥有200多名学生的小学,从2004年开始,学生数量逐年下降到如今的9名。余明传说,他和另外3名老师承担着一、二年级9名学生的全部课程。
生源的减少,也导致乡村学校教师的分流,这些“袖珍”学校的教师被分流到学生相对较多的乡镇中心校或其他乡村学校。由于教师和学生都不足,这些乡村学校年级出现断层,一般只保留低年级教学。小学生在这里读完一年级或二年级,便会转学到离家较远的学校就读。由于上下学路途较远,对这些年幼的孩子来说,随之而来的便是交通安全问题。
对于这些面临“空壳化”的农村学校来说,昔日的辉煌已不能再现。“只要有一名学生,我们就必须坚持办学”乡村老师表达着他们坚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