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电商 » 看枣农刘孟如何玩转电子商务

看枣农刘孟如何玩转电子商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0-14  来源:滨州传媒网   浏览次数:835
导读:看眼前这个人的长相举止,俨然是一个30多岁的老江湖:中等个头,皮肤偏黑,黑框眼镜下,眼睛总是不停地转;张口闭口间,谈的全是...

看眼前这个人的长相举止,俨然是一个30多岁的“老江湖”:中等个头,皮肤偏黑,黑框眼镜下,眼睛总是不停地转;张口闭口间,谈的全是冬枣、电商。可一问,人家是1987年出生,今年才27岁。

他叫刘孟,沾化县古城镇刘家村人。别看年纪轻,“头衔”可不少:一个是沾化县刘氏农庄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个是刘家村村委会代主任。更让人感叹的是,去年底真正投身冬枣行业的小伙,今年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做得风生水起。

10月10日中午,在古城镇的一处沿街房外,好一派忙活的景象:刘孟跑前跑后,40多名村民麻利地忙着分拣、装箱,中国邮政ems、申通等快递公司的运输车辆你来我往,将细脆甘甜的冬枣运往全国各地。

无意间的尝试,坚定了做冬枣电商的念头

2006年,刘孟离开校园后,就一直闯荡“江湖”。

屈指算来,他做过品牌推广,担任过区域经理,卖过牛奶,最终在市区一知名农药公司“落脚”:担任推广经理,销售农药。

工作还算不错,农药的价格本身高,加上刘孟的努力,销售一年下来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刘孟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种着几亩冬枣。2010年,由于冬枣不好卖,价格也不高,父母就让刘孟试试能不能在网上卖卖。

注册、认证,“刘氏农庄”的淘宝网店就正式开张了,刘孟也有一搭没一搭地做来试试。没想到,当年,就卖掉了5000斤冬枣。

随后几年,刘孟不断学习,不断增长经验,销售业绩也不断攀升,到了去年底,年销售量达到了8万斤。

期间,由于政策层面的支持,市场的大量寻求,现代农业与电子商务加速融合。刘孟注意到,在淘宝商城,近年来生鲜蔬果类农产品以每年200%的速度在增长。此外,他还关注到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生态农业、农业现代化,体现出国家对于新型农业的重视。

新生代农民就是敢闯。去年底,他认准了这一势头,果断辞职回家,当起了枣农。

回到家以后,他首先创办了刘氏农庄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本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入社,他本人担任理事长。

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收购销售,而且刘孟的收购价格要比市面上的收购价格都要高。

目前,合作社已经有41户农民400多亩冬枣园加入。

刘孟介绍说,今年到现在为止,他已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了7万斤冬枣,这段时间一天的销售额平均达到17万元。在整个淘宝商城,“刘氏农庄”的销售量一度达到水果类销售额的第二名。目前,又有很多客户预订了他的冬枣,预计有7万斤。

“同行不是冤家”,“大家做得好,我也跟着沾光”

在采访过程中,刘孟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记者无意间听到,有几个就是周围乡镇和村里的同行来“取经”的。

都说“同行是冤家”,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自己的买卖不受影响吗?记者发出来这样的疑问。

刘孟笑了笑说,不是这样的。在电子商务平台,尤其是冬枣的销售平台,同行是对手,更是伙伴。

“相比沾化冬枣目前的产量,市场是很广阔的。你卖得好,就是在塑造沾化冬枣品牌的影响力,让更多地人知道并且购买沾化冬枣。”

目前,在冬枣销售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假冬枣。很多农民为了早卖,甚至多卖点,提前卖劣质枣,甚至假冬枣。

刘孟说,这种情况在电商平台上同样存在。有的店家只看眼前,有了订单以后,就把一些低质枣发给消费者。占了一时的便宜,也自己把店铺开“死”了,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冬枣产业和冬枣的声誉。

“我把自己的好经验告诉别人,别人做好了,知道和品尝冬枣的人多了,市场也就随之扩大了,我也就跟着沾光了。”刘孟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