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将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4座4米焦炉和2座5米焦炉全部淘汰并拆除和扒挖。
产能过剩、雾霾频发,钢铁、建材等行业进入大幅压缩产能、深度调整结构的阶段。淘汰落后、转型升级的方向毋庸置疑,但这也意味着不少职工的饭碗受到影响。
企业的稳岗压力有多大?工人转岗难在哪儿?实现再就业,企业和职工最需要什么支持?记者进行了采访。
受影响职工有多少
——一家企业减产6800吨钢铁,直接影响10万职工
企业关门,韩保科开始重新找工作。韩保科今年36岁,在河北邢台一家生产平板玻璃的小企业打了两年工,月工资2000多元,没有社保。生产平板玻璃能耗大、产量小、空气污染严重,这家企业被关停,多数员工自寻出路。
“企业关停,大家一时间都没了工作。不过,我能够理解政府的做法,这两年不只市里天天有雾霾,周边县也一样。如果不拆除这些污染企业,以后老百姓生活的环境会越来越糟。”韩保科到处参加招聘会,最后还是干回玻璃的老本行,应聘至邢台沙河市一家艺术玻璃生产企业。务工单位由普通原片玻璃加工企业变成艺术玻璃加工企业,韩保科的收入还涨了一些。不过,新岗位的稳定性并不为多少人看好,仍然属于产能过剩的玻璃行业。然而在当地,建材、钢铁是最主要的行业,想找新兴行业的新岗位,不是那么容易。
2013年,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造船五大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71%—75%之间,显著低于欧美国家79%—83%的平均水平。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是经济转型的关键一步,但带来人员安置问题。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查,化解产能过剩,部分地区和企业职工就业任务非常繁重。矛盾最突出的当数河北省。按照计划,河北省到2017年,将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3000万吨标准重量箱玻璃,钢铁压产任务占全国的75%。
河北省人社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河北省化解产能过剩涉及职工54.7万人,其中钢铁42.6万人、水泥6.5万人、平板玻璃5.6万人。其中,唐山钢铁到2017年计划减产4000万吨粗钢、2800万吨铁,经测算将直接影响10万人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区虽然总体上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不算重、涉及的人员不算太多,但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企业,职工安置的难题也很突出。譬如江苏省,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淘汰了大部分落后产能,还需要压减的产能相比其他省份并不多。初步预测,到2017年受化解产能过剩影响的职工约为2.4万人。不过,江苏当地仍然感到安置职工的任务艰巨,因为矛盾太集中了。
其中,江苏沙钢集团下属的一家特钢公司,共有3000多名职工,企业亏损严重,计划关停。一家企业同时有3000多人需要再就业,在当地可能形成巨大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