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科技热点 » 湖北枣阳企业办准粮食银行 创新农产品交易模式

湖北枣阳企业办准粮食银行 创新农产品交易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3-07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方珞 李晓军  浏览次数:350
导读:不久前,准备外出打工的枣阳市七方镇黄河村村民杜靖拿着存折,从粮食银行取出25公斤面粉,留给家人食用。去年6月,杜靖家收获小...

不久前,准备外出打工的枣阳市七方镇黄河村村民杜靖拿着存折,从“粮食银行”取出25公斤面粉,留给家人食用。

去年6月,杜靖家收获小麦6000公斤,全部存入“粮食银行”,当时市价每公斤1.94元。去年11月,小麦价格涨到每公斤2.2元,杜靖将5250公斤小麦卖给“粮食银行”,取回现金。

他说,“粮食银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存粮保值,可在高价时结算;二是保管,一般家庭保管粮食,鼠耗和霉变带来约6%的损失。

这家“粮食银行”源于枣阳当地湖北三杰面麦公司的创造。它是湖北最大的小麦加工企业,需要大量粮食作为加工原料。公司董事长孙扬久介绍了“粮食银行”运作模式:农民把小麦和稻子存进“粮食银行”,在存折上记录后,随时可以按市价折算,可到公司任一网点领取大米、面条、面粉、休闲食品等实物,也可把粮食卖给公司支取现金。

为何要创办“粮食银行”?孙扬久说,粮食在雨天易受潮,需经常晾晒,烈日下晾晒的辛苦对留守妇女、空巢老人来说并非易事,且农村“晒场”越来越少,农民需要粮食加工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粮食加工企业也由此获益。他分析,一是少占用收购资金,粮食收购季节性强,短期内需要集中大量资金收购,“粮食银行”解决了企业的原料和资金周转难题;二是“粮食银行”储户成为企业顾客,农民“取”面条,相当于购买产品,而粮食产品需求在农村日益扩大,城乡销售比从9:1,变为7:3。

据介绍,从2007年湖北出现首家“粮食银行”,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十几家粮食加工企业在尝试该模式。湖北日报讯(记者方珞、通讯员李晓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