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让新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让新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11-18  浏览次数:220
导读: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业热潮中,一批批有文化、有技术、...

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业热潮中,一批批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的大学生投身到广袤农村务农兴农,他们不仅自己成长为新农民,也带动了一批批新农民脱颖而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

初冬,正是蔬菜紧缺的季节,而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搬罾镇大学生创业园里,在一幢幢蔬菜大棚里,辣椒、番茄、黄瓜……各季蔬菜应有尽有;而且,每周两次,一次两三百公斤有机蔬菜从这里起运,乘飞机直抵深圳各大超市。

“我们的蔬菜以有机品牌为主,本地市场还是主要的,目前与南充各大蔬菜市场、学校、餐饮店以及40多个家庭建立了长期配送服务。”园区管理人员、大学生创业者蒋华说。

近年来,南充市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扶持政策,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顺庆搬罾、高坪马家、营山凉风、阆中大学生创业园4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示范园区,一批批大学生通过创业成为了新型农民,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当地农民也改变观念,逐步走向现代农业脱贫致富的路子。

创业:依靠所学知识发展现代农业

程小波是位于搬罾镇的大学生创业园的创始人,这个30来岁的小伙子是农村出身,对土地有很深的情结。上大学,他选择的是四川农业大学园艺(蔬菜)专业,大三的暑假,当其他同学尽情享受着假期带来的惬意与快乐时,他却整天冒着酷暑蹲在他那一亩三分地里,尝试着如何从土地里刨金。

四川农业大学有一块农场,可供学生租来做创业尝试,程小波将他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在他那块心爱的试验田里,经过30多天的艰辛和科学管理,蔬菜长得特别喜人,被雅安市一家宾馆全部收购,程小波净赚了1000多元钱。

毕业后,程小波先后到绵阳、德阳、成都、重庆等地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蔬菜生产、管理,以及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知识。2006年,他发现南充蔬菜产业大有前景,在搬罾镇竹林寺村租地30亩,自建竹架大棚60个,一季早春菜销售下来,每亩纯收入竟高达7000多元,这更坚定了他继续做蔬菜产业的信念。

2008年,程小波的基地扩大到370余亩,竹架大棚换成钢架,增加到400余个。2010年1月,程小波在搬罾镇成立了蔬菜协会,从事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创新。他们种植的台湾碧秀苦瓜、樱桃萝卜、水果黄瓜等优良品种,每亩年纯收入可达1.2万元!当年,他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程小波说他就是个新型农民,他的梦想是把搬罾做成南充的“寿光”。后来,他又扩租200多亩地,建起智能化温室,准备走新技术、高科技为特征的高端现代农业之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以570余亩流转土地预期收益和1100个大棚担保,与顺庆区农村信用联社签订了500万元的授信合同,从而解决了融资难问题。2014年5月,程小波被评为全国劳模。

带动:一批批新农民脱颖而出

也正是从2008年起,程小波的蔬菜基地正式被命名为大学生创业园,这一年起,不断有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毕业生来到这里学习和培训,短短一年时间,竟高达上千人次,其中60余人取到真经后奔向全国各地开创了自己的天地,而仍有10余名留下来,与程小波一起当起新型农民。

2008年,大学同窗赵毅、钟敏留下来,跟程小波一起注册成立了四川晨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广引新品种,不断在竞争中斩获更大的市场:由过去的四五种增加到十余种,一年种三茬至四茬,并西进成都、南下重庆等地市场,亩均收入近2万元。

程小波等人是全省第一批试种“台湾碧秀苦瓜”的人,“当时看说明书,一亩只能种100多株,我们不相信,心想传统苦瓜一亩要种1000株,那我们就种300株看看,结果大棚都被压垮了,这说明该品种确实好,高产!”

通过钻研,程小波和他的同窗掌握了在瓠子瓜上嫁接西瓜的新技术,此项技术能提高西瓜产量20%以上;他们还摸索出药、肥、水“三合一”滴灌设备;他们还自制了催芽设备,自我探索出立体种植模式。

“这些大学生天天都有新想法。”深受大学生创业园影响的当地农民刘双全感慨地说。从2006年程小波每亩纯收入7000余元,是当地农民种植露地蔬菜的三到四倍起,到后来每亩收入超过1万,甚至达到2万!摆在眼前的事实和不断涌现出的新鲜东西彻底征服了大家。像刘双全一样的村民陆续向程小波的创业园靠拢……

程小波等人成立了顺庆区农望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创业园的大学生们当上了村民的“田间教授”,刘双全、李胜海、庞建平、庞必永等周边乡镇农民,通过学习均建起了自己的蔬菜大棚基地。据统计,附近共有3个乡镇、28个村社的3000多户群众,种植新红椒3000余亩,矮架早油薹5000余亩,蜜本南瓜3000余亩,仅蔬菜一项户均增收达3000余元。

扶持:让大学生创业不再难

“大学生创业园不仅让大学生到农村创了业,成为新型农民,同时还带动农民精细化经营自己的土地,并把先进管理模式、创新技术、生产经验一同带到农村,实现让农民增收致富。”搬罾镇党委书记冯勇刚说,目前,顺庆区政府已把大学生创业园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孵化更多新型农民的良好平台,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

顺庆辖区有4所高校,每年约1.6万名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有1500名左右顺庆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顺庆区对所有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近3年,共开展创业培训60期,参训大学生2200余人,其中参与试创业的1250人。每年举办一届“青年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从大赛中发现好的创业项目,并进行跟踪辅导和培育孵化,同时也充实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同时,倾力打造搬罾蔬菜产业创业园、南充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10个创业园区。

特别是对搬罾大学生创业园进行了提档升级,政府专门拨划了5亩用地,投入近500万元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建设,为园区增设了科技研发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中心、蔬菜集配中心。实现了科技开发、新产品推广、蔬菜加工、冷藏、包装、物流配送六位一体的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对入园参与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场地、政策。

在诸多政策扶持下,毕业于四川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冯娟和毕业于西华师大市场营销专业的冯涛投入200万元资金,创建了南充海晟前沿农牧有限公司,建成母猪繁殖区和规模化养猪场。去年刚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的德阳小伙刘涛来到南充,现在顺庆区搬罾大学生创业园里租了10多亩土地种植花卉。

李杰:创业培训很必要

今年29岁的李杰,2008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曾担任泸州老窖百年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片区的销售经理。那时他年薪10万,收入很高,但李杰心里却一直盘算着利用所学知识回乡发展,最终选择了饲养“桂花鸡”。“之所以要选择回家乡创业养‘桂花鸡’,主要是结合家乡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好和桂花树多的优势考虑的。”李杰告诉笔者。

让李杰没想到的是,仅仅才半年时间,除去基建设施、养殖成本、人工工资和病疫防治等,他在创业路上已经投入了50余万元,目前已出现资金、技术等困惑。“虽然政府部门帮助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人工工资比以前涨了许多,加上大学里学的专业不是养殖专业,又没经过专业机构培训,市场行情又不够熟悉。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市场对接与养殖技术方面的系统培训。”李杰有些力不从心地说,“才开始就投入了这么多,后面还需要滚动资金,眼下资金短缺让我感到比较紧迫。”据了解,因为李杰没有固定资产和资本抵押,不能再通过银行继续贷款,由于资金、技术等“短板”元素,制约了他进一步发展。

王蕊:需要更多社会认同

王蕊2010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省城稳定的工作决定返回老家湖北创业,经过仔细的思考最终选定了“稻虾共作”这个项目。

王蕊的第一批虾苗不仅没有产卵,反而还死掉不少。有了经验教训,王蕊意识到养虾需要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为此她专门跑到省农业部门请教农技人员小龙虾品种的选择与养殖方法,还找到省农科院的专家帮忙做规划。在不懈努力下,王蕊的“稻虾共作”终于取得了成功。

对王蕊来说,无论是学习相关知识或是为自己产品找市场,都难不倒她,最让她为难的是周围亲戚朋友对她返乡创业的不理解,都觉得她上了大学不在城市就业反而回到农村搞养殖,还有一些人认为她是在城里工作不顺利才回到农村。这些看法时常让王蕊觉得无奈。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认可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行为,大学生并不只有在城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链接·扶持政策

降低返乡创业门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优化返乡创业登记方式,简化创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制度改革。放宽经营范围,鼓励返乡农民工等人员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

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减免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条件的,可按规定同等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同等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

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摘自《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