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政策 » 新政策:教育经费随人走 投入重点在农村

新政策:教育经费随人走 投入重点在农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12-08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259
导读:新政策的一大亮点是推动了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包括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新政策还体现了政府为全...

新政策的一大亮点是推动了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包括“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

新政策还体现了政府为全体适龄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职责,对在公办和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一视同仁,都可享受“两免一补”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16年起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12月7日,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解读《通知》有关内容。

两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政策通过“三个统一、两个巩固”,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根据《通知》,“三个统一、两个巩固”的内容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中央与地方经费分担机制;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

新政策的一大亮点是推动了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解释,通俗地讲,就是钱随人走:一个是“两免一补”资金,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学生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在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另一个是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这是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基本补助标准,学生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国家都会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对学校足额安排公用经费补助。

根据新政策,投入重点仍然在农村。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解释,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然是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在落实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同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同时,新政策还体现了对民办教育的“一视同仁”。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解释,此次出台的政策出发点,就是要切实履行政府为全体适龄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职责,对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一视同仁”,都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根据《通知》,民办学校学生免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民办学校收费标准高于基准定额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国家对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一样,免费获得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分担。

两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新政策将从2016年春季学期实施,2017年春季学期落实到位。初步测算,2016年至2017年全国财政需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将超过3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超过2200亿元,地方财政约1300亿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