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故事C
触摸过互联网脉搏,快递老板回乡,立志让家乡草莓网销全球。
作为触摸过互联网脉搏的青年人,张宗的返乡,为草池镇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宗曾经在杭州做过多年淘宝,后来转行做快递,目前是某快递公司简阳市的总代理。学了一身互联网本事的他决定返乡,也是因为看好了家乡的草莓产业。
“目前,草池镇的草莓大多是传统销售,农民无定价权,且价格不高,我要用互联网来重构草莓的销售模式。”2015年12月26日,在草池镇丽星村三生家庭农场,张宗向记者道出了回乡的初衷。
要网销草莓,自己得先成为行家里手。为此,张宗在2014年拿出了100万元,在家乡流转了30亩地,成立了三生家庭农场,准备摸索出“互联网+草莓”的路径。
虽然初涉草莓种植,但张宗坚决不用传统的肥料,采用有机肥料,并积极寻找技术支持,聘请草莓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还拿出一部分土地种植晚熟草莓,打时间差,错开上市高峰,力争卖个好价钱……经过这个草莓门外汉的打理,在创业的第一年,100余亩草莓便迎来了丰收。
2014年底冬草莓上市,由于网络销售渠道还未建成,张宗将草莓交由中间商销售,自己无定价权,最后遭遇中间商压价。创业第一年虽然丰收,但最后还是亏了本,经历这次惨痛教训后,张宗决定2016年要不惜代价,建成草莓的网销渠道。
“我们的淘宝网店已经开业,网上订单一天天多了起来,我们和大网络平台的合作也正在洽谈。如果不出意外,2016年简阳草池的草莓便能大批量上网销售,到那个时候,我们将甩开中间商,带领全镇草莓种植户集体拥抱互联网。”张宗告诉记者。
“返乡创业,尤其是青年人,有责任为家乡注入新鲜的理念和知识,”张宗认为,虽然是回乡当农民,但青年人要力争做一名现代新农民,要努力帮助家乡接轨现代社会,为村民带回更多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幕后揭秘
青年能人返乡潮因何而起田园创业潮能否经久不息
“从魏魁到戢静燕再到张宗,他们或是家境优越,或是年少有成,或是物质充裕,或是经历丰富,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却逆流而上,选择归乡务农,扎根基层,他们的选择引领起了一个独特的时代潮流。”草池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毛刚认为,他们是近年来草池镇返乡创业青年的典型代表,从他们身上,能鲜明地看到当代青年在农村中的力量。
目前草池镇的返乡创业青年有30余位,以种植草莓为主,种植面积近千亩,占到全镇草莓种植的1/8。“青年人才的回归,一方面为当地传统农村注入了新鲜活力,另一方面为农业带来了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希望他们的回归能破解土地谁来耕种,农业谁来接班,农村谁来建设的问题。”毛刚表示。
但毛刚也坦承,大批的青年能人返乡创业,是草池镇的一个特有现象,在其他地方未必会形成如此的规模。草池镇种植草莓已有20年的历史,种植技术和产业规模成熟,草莓的效益是传统农作物的10倍以上,投入回报周期短,见效快,市场前景看好,这是他们能够回来的前提。
毛刚认为,吸引青年能人返乡,首先需要具备可以切入的产业做支撑,如果没有产业做依托,青年能人返乡做什么?纯粹的公益事业,难以长久维系,必须借助产业来搭建青年能人返乡的桥梁;其次政府还应做出相应的支持,积极出台政策扶持返乡创业的青年能人。
魏魁也坦言,如果家乡没有种植草莓的风气和条件,自己是断然不会返乡创业当农民的。戢静燕也承认,有了草莓产业,她才有了返乡创业的切入点,也有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抓手。
“但对农村而言,仅有返乡创业的热情,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更需要创业青年能人的坚持。这批青年有干劲,有想法,有能力,他们是草池草莓品质提升的有生力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希望,”毛刚告诉记者,目前草池镇正积极制定方案,一方面加强对返乡创业青年的技术指导,及时组织青年到外地考察学习;另一方面还将积极为他们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