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敏向参观者介绍他的农机宝贝
先进的物联网设备在这里已经不再是稀罕物
玉米丰收了,李素敏越来越自信
走进河北省赵县,土地连片平整,大型农用机车停歇,一反冀中平原一家一户几分地的传统景象。庄稼地深处,几座厂房格外醒目,院子中玉米堆砌,厂房里农机车列队停靠,院子后方,一座烘干塔正在筹措搭建。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徐家寨村家喻户晓的“乡土人才”、“农民专家”——赵县素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河北省首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主李素敏。
繁育新品种,走上致富路
李素敏今年49岁,十年前,尚在乡镇企业工作的李素敏看准国家政策,辞职回到徐家寨村,从村里流转承包130亩土地开始种植玉米和小麦,一心投在土地里。随着土地承包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他主动联系本村农民220户,联手创办了“赵县素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8万元,吸收耕地规模2360亩。
土地规模上去了,怎么种田才能节约成本、种出效益,李素敏想而又想。“头几年不知道该怎么种,有问题就往县里农业局跑,一来二去跑出了门道,跑回了专家。”李素敏说,通过农业局,一些农科院所和科研机构相继来到徐家寨村,进行品种和技术试验。
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轮选10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赵县农科所研制的新品种,由合作社承担示范、推广、扩繁及高产节水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示范。“示范田面积620亩,繁育新品种面积1200亩,产量增加了,新品种的售价又高,光是这个项目就可以为合作社社员增收17万元。”
同时,李素敏还带着社员为科研单位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玉米各项试验、示范、展示田80亩,试验玉米新品种170个,示范、展示新品种18个。
“主要包括节水试验、不同时期浇水试验、配方施肥试验、种植模式试验和不同耕作试验,每个新品种送来试验,数量都特别少,都是专家的宝贝,我们就怕做不好试验伤了专家的心啊。”
在李素敏的带领下,田间管理和社员配合越来越好,村民们乐于尝试繁育新品种,也在试验中摸索学习种植技术,每年科研单位、经营企业在合作社召开评审会、观摩会10多次,周边的村镇也被带动了起来。
现代农业,信息和技术一个不能少
而科研机构提供种子省下来的成本与新品种的附加价值也切切实实提高了村民的收入。2014年合作社收获小麦总产133万公斤、玉米总产156万公斤的好收成,销售收入达697万元。
王义军是徐家寨村的种植大户。前年,他和同村三人一起包了420亩地,建起了自己的农场。
“过去是一片‘不毛之地’,很多人看过都觉得种不出东西。跟着李老板,有步骤地做,就不会乱。”王义军说,李素敏的路子是可以复制的,如今,他们的农场也建成了大田示范地,引进繁育新品种,“农情田间监测设备”等科技手段也应用在农场中。
李素敏和王义军站在田里,熟练地将各种仪器组装连接完毕,掏出一台平板电脑,将监测到的麦田里的情况,传输到农业部统计中心,等待着专家做出数据分析和科学指导。“一般情况下,每十天就要进行一次这样的操作,土地的湿度、温度等数据实时掌握,再进行相应的管理,真的做到了科学种田。”
除此之外,气象观测仪、水肥一体化机器、多功能喷灌机、自走式喷雾器、无人植保机等高科技设备也都走进了徐家寨村,应用到“赵县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核心示范方”及“石家庄市微喷水肥一体化项目”等建设中。
李素敏的合作社不仅为社员进行相应技术培训,还为社员进行农资统一购进、配送,生产统一种植模式、统一规程、统一病虫草防治、统一销售等系列服务。
“今年玉米价格不好,李场长却很有眼光,让我们夏天及时出手卖了好价钱。”王义军感慨地说,掌握信息和技术一个不能少,现代农民不仅要会种粮、会管理,更要有准确的市场眼光和对国家政策的理解。
肯干、好学,经营土地步履不停
近几年,李素敏带领合作社应用技术、研究政策,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机械化耕、种、收、储新模式,应对粮食价格浮动带给村民生活的影响。
“明年我们准备修建一座烘干塔,在河北来说,我们的生产规模还是比较大的,烘干和仓储可以使我们看准市场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卖出好价格。”李素敏说,虽然新品种繁育和新技术配套试验已经成为他们致富的成功道路,合作社依然决定开始筹划养殖和加工产业,“给秸秆找个出路,也能为种粮提供肥料,循环起来。”
“我觉得将来农村,妇女和老人不再是农业种植主力,而是一些懂技术、懂农业的人员去经营土地。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进行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科学种植。”
李素敏在依靠农业科技致富的同时,还积极为家乡父老和广大农民办好事。村民告诉记者,李素敏多次为农民无偿提供病虫害防治机械、争取统防统治药品、帮扶困难群众,解决当地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多个难题。
“他选的品种我们都种的来,交给我们的技术也学得会,把科学研究带到田地里,让我们都跟着他踏实地搞‘科学’、做‘试验’,每个人都有了责任感,觉得不做好对不起专家的研究。”肯干、好学已经在徐家寨蔚然成风,也从这片万亩示范区核心示范方辐射开去,让土地生金的梦想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