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总书记来到俺家里”

“总书记来到俺家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6-04-28  浏览次数:172
导读:还是那么亲切,还是那么平易近人,一点儿架子也没有。一聊起习近平总书记到家中的情景,73岁的大包干带头人、沈浩事迹报告团成员...

“还是那么亲切,还是那么平易近人,一点儿架子也没有。”一聊起习近平总书记到家中的情景,73岁的“大包干”带头人、沈浩事迹报告团成员严金昌激动不已。2016年4月25日下午3点多钟,总书记来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走访农家。

“习总书记向俺家走来,俺快步迎上去,激动地拉着他的手问他还记得俺吗?他微笑着说‘记得’!接着跟俺老伴、孩子们一一握手问好。听到俺小孙子喊他‘习爷爷好’,总书记笑得格外开心。”严金昌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再跟总书记见上面。原来,早在2010年1月13日,他作为沈浩事迹报告团成员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接见并合影留念,那幅照片至今还高高挂在他家正墙的中心位置。

“总书记看到俺家门头上悬挂着的‘金昌食府’牌匾,立刻认出落款是已经去世六年的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严金昌介绍,这块牌匾是2008年饭店开业前夕自己请沈浩题写的。沈浩从安徽省财政厅到小岗村工作六年,老严对他的各项工作鼎力支持,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当沈浩任职期满,也正是严金昌两次和村民摁手印,请求组织上把沈浩留任小岗村。

“总书记的记忆力惊人!”严金昌说,总书记走进里屋,饶有兴趣地欣赏起满墙的照片。当他看到自己与沈浩事迹团成员合影照时驻足良久,指着前排第三个人说:那是老严。随后又指着照片上站在自己左边的女同志向旁边人介绍:那是沈浩的妻子——王晓勤,右边的是沈浩的女儿。

“他关切地问起俺的孩子们在哪里工作,还有承包地吗?一家人收入怎么样?问得特别细。”严金昌一一答道,家里的承包地已经办了土地确权证,现在流转给别人种,自己和儿孙们办农家乐,专门搞旅游接待,一家人生活美满幸福。现在农村条件不比城里差,空气质量也好,食材更加绿色。

严金昌和总书记边走边聊,穿过客厅来到后屋。总书记看到墙上镜框里挂着一张2015年1月30日第四版的《农民日报》,上面刊登的是以严金昌为素材、题为《小岗村的“老金子”》的整版图文报道。老严介绍说,这是《农民日报》记者专程采访自己刊发的文章和照片,总书记说,这是《农民日报》登的,这个报道好。

“第二次见到总书记,一点也不紧张,反而更觉得亲切。俺与总书记拉起家常来,俺说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多亏了党的领导。习总书记您提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小岗人也有小岗梦,村‘两委’带着小岗村民,到2020年要打造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村民幸福的新小岗,这就是我们的小岗梦。习总书记说:小梦多了就汇成了大梦。”严金昌饱含深情地回忆说,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深夜,他与17位庄稼汉以“托孤”的方式签订“秘密协议”,并摁下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当年冒险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哪想到会过上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

“看到俺家几间屋子摆满了餐桌餐椅,堂前屋后都利用起来开农家乐,总书记关切地问农家乐现在办得怎么样,人多不多?得知游客很多,总书记高兴地说:农家乐,乐农家。总书记临走时对我说:祝愿你的金昌食府农家乐越做越好!”严金昌说,愉快的交流转瞬即逝,但总书记带给俺们一家人的温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