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民信箱 » 夏季高温 食用菌管理技术

夏季高温 食用菌管理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6-08-04  浏览次数:187
导读:进入夏季,高温型食用菌品种即将出菇。今年的蘑菇怎么管理?如何安排生产?根据此前不少菇农反映的情况,笔者对今夏食用菌出菇管...

进入夏季,高温型食用菌品种即将出菇。今年的蘑菇怎么管理?如何安排生产?根据此前不少菇农反映的情况,笔者对今夏食用菌出菇管理的几个关键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广大菇农朋友参考。

1.结束出菇。冬季播种的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等结束出菇后,应予清理菇棚,整理卫生,有针对性地喷施药物防治病虫害。菇农可使用百病傻200-500倍液和200-400倍液赛百09交替喷施,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对于害虫,推荐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菊酯类药物,如氯氰菊酯等,绝对禁止有机磷类化学药物进入生产的任何环节。

2.正在出菇。春季播种的如平菇、姬菇、黑木耳、毛木耳、灵芝等,已进入出菇高峰或正在陆续出菇,应在“预防为主,防治兼顾”原则指导下加强病虫害防治。关键点有二:一是选择低毒、高效、无残留或低残留的药物,绝对不得使任何药物黏附到子实体上;二是提前准备好食用菌(木耳类)晾晒的设施,如晒网、晒台等,并注意卫生。

3.即将出菇。根据各地市场的供求差异而安排不同时段出菇,是生产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调研了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浙江、江苏等地的部分企业、合作社以及个人,均有“拉开时间、错开季节”的食用菌生产安排,如6月份,常规平菇、姬菇大量上市,他们便安排在7月份以后再行生产,即可错开常规的应市高峰,而在常规二三潮时段拿出第一潮菇品,以赢得市场并保持较高价位。该类生产的关键点是,在按正在出菇阶段管理的同时,最好是配备控温设施,以便自主掌控出菇时间。

为避免出菇期出现的营养不足而影响出菇的情况发生,菇农一定要科学调配基料。实践证明,大多基料配方中缺乏大量的营养元素,尤其是中微量元素的缺失,使得菌丝生长不健壮、抗性下降,污染率、发病率上升。

可每250公斤原料中,加入120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补充营养。培养室、出菇棚要彻底消毒杀菌。

自制菌种有窍门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菌种需要量随之增加,而现有菌种生产单位明显偏少,许多菇农不得不在外地引种。长途购运菌种不仅花费大、成本高,而且菌种因破瓶易引起杂菌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菇农若能掌握菌种生产程序和制种技术,实行自行制种,逐步发展成制种专业户,也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

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级、二级、三级菌种。其中母种的分离选育技术性强,要求精化;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则相对比较简单。下面介绍各级菌种的制作技术。

母种的分离选育方法是:母种主要采用人工选择、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原生质融合等手段获得。作为一般制种专业户,可以采用人工选择方式分离培育母种,具体步骤与操作方法如下。

1.采集种源。从野生或人工栽培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优良菇体作为种源。①种菇选择时间。一般在11月上中旬,在第一批和第二批菇中挑选。因为这段时间蘑菇生长正是旺盛时期,菌丝生活力强,子实体健壮,质量好,加之气温适宜,蘑菇能正常成熟。②种菇的标准是:八成熟,朵形圆正,肉质肥厚,颜色洁白,无病虫害。采集一二朵符合上述标准的种菇编上号码,作为分离母种的材料。从栽培室采集的应标有原菌株代号。

2.培养基配制。琼脂培养基又叫PDA培养基,常用配方为:马铃薯200克、琼脂16~18克、葡萄糖20克、水1000毫升。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置于铝锅内加水煮沸15~30分钟至薯块酥而不烂为止。煮后用6~8层事先浸湿拧干的纱布过滤,过滤后加入琼脂16~18克(气温低时加16克,气温高时加18克)再煮,并不断搅拌,使固体琼脂完全溶化,再用4~6层纱布过滤。将滤液加水至1000毫升加入20克葡萄糖,搅拌溶化趁热分装试管。装入量为试管高度的1/4~1/5,注意培养基不要粘着试管口,管口用棉塞塞紧,或将汁液装入玻璃三角瓶内,每瓶装量为20毫升。然后置于高压锅内,在压力达108千帕,锅内温度为121℃灭菌30分钟左右。灭菌后及时取出,趁热将试管斜排于桌上,冷却后即成为固体斜面培养基。

香菇接种有三招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是蔬菜中的珍品,所以被誉为“山珍之王”,然而香菇接种是一种技术活,那么,香菇如何接种呢?

密接种。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菌丝浸透椴木。椴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干湿交替的水分运动能使椴木内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使菌丝深入椴木吃料,从而加速椴木成熟,减少受杂菌感染的几率。

深接种。种穴深则装菌多,有利于防旱,可使种穴底部种块受外界温差的刺激减少。种块内菌丝体在温度、湿度较恒定的条件下会快速萌发,成活率可得到提高。深打穴,可增加木材切向的深度,使菌丝吸收到较为充足的养分,产量会大大提高。

早接种。低温条件下空气中杂菌孢子的密度小且活性低,不易萌发成菌丝体,因此不宜早接种。香菇菌丝能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定植,且抗性强、菌丝生长健壮、成活率高,因此适宜早接种。

花菇形成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它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高贵的畸形菇。此菇在国际市场颇受欢迎,价格也相当高。花菇形成的环境条件主要有下面几点:

湿度因素:空气相对湿度、场地湿度、基质含水量。

温度因素:通常在10~15℃。

光照因素:适当逐步增强光照。通风:轻微的风速流动对花菇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花菇培育条件的控制:适时催花。当菌盖直径达2-3厘米时,是花菇培育的良好时机;控制温度,拉大温差。通过菇蕾期对温度的控制,控制了花菇的生长速度,使其不至于过快开伞,对厚肉花菇的形成极为有利;控制湿度,拉大干湿差。菌袋含水量控制在50%-55%,空气相对湿度应在60%-70%;增加光照。阳光辐射不强时,可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有效地增加花菇白度,提高花菇等级。

食用菌补水需掌握时机

在食用菌栽培中,水分起着为菌丝和菇体提供营养的作用,是决定产量高低和快速转潮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品种的培养料中适宜的含水量为60%~65%,在出菇过程中培养料和空间的水分都逐渐减少,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在对菌袋的培养基补水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补水量。当第一潮菇采收后,基质营养丰富,基质中水分含量还较高时,补水量宜少些;当长过第二潮菇后,基质营养减少,基质中的水分也降低了,补水量就可多些,菌袋浸水的时间就可长一些。

2.补水时应用清洁干净的河水或地下水。不宜使用地表的塘水和沟水,防止杂菌和害虫携带入基质中,引发病虫为害。

3.水温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冰凉的水。

4.原基、菇蕾上不要喷水。最好用喷雾器补水,喷嘴朝上向空间喷雾增湿。

5.补水后,如菇体上有水珠应通风去除。否则会给病菌繁殖造成机会,在菇体上形成病斑。

6.菌袋补水是重要的增产措施,主要用于栽培周期较长的食用菌。需注意:(1)香菇等转色完成、出菇前就要补水,补到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2)多数食用菌在出完一、两潮菇后转潮期进行补水,要先养菌,再补水,补水量控制在原菌袋重量的80%~90%为好。(3)菌丝稀疏、长势弱、温度低于5℃或料内发生病虫害时不宜补水。(4)三潮菇后补水时,可同时补充营养物质,常用尿素、糖、磷酸二氢钾等。

菌袋培养基补水注意啥

在食用菌栽培中,水分起着为菌丝和菇体提供营养的作用,是决定产量高低和快速转潮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品种的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在出菇过程中培养料和空间的水分都逐渐减少,需要及时补充。在对菌袋的培养基补水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补水时机和补水量:香菇等转色完成、出菇前就要补水,补到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多数食用菌在第一潮菇采收后,基质营养丰富,基质中水分含量还较高,补水量宜少些;当长过第二潮菇后,基质营养减少,基质中的水分也降低,补水量可多些,菌袋浸水的时间可长些。补水时要先养菌,再补水,补水量控制在原菌袋重量的80%-90%为好。菌丝稀疏、长势弱、温度低于5℃或料内发生病虫害时不宜补水。三潮菇后补水时,可同时补充营养物质,常用尿素、糖、磷酸二氢钾等。

2.补水时应用清洁干净的河水或地下水:不宜使用地表的塘水和沟水,防止杂菌和害虫携带入基质中,引发病虫为害。

3.水温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冰凉的水:原基、菇蕾上不要喷水。最好用喷雾器补水,喷嘴朝上向空间喷雾增湿。

4.补水后:如菇体上有水珠应通风去除,否则会给病菌繁殖造成机会,在菇体上形成病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