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共青城里的“新农人”

共青城里的“新农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6-09-05  浏览次数:224
导读:8月19日,郝春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图片,写着“加在一起两百岁的五个新时代农民使出洪荒之力搬了一万多斤稻谷。种粮不易,且行且珍...

8月19日,郝春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图片,写着“加在一起两百岁的五个新时代农民使出洪荒之力搬了一万多斤稻谷。种粮不易,且行且珍惜。”照片上,天色大黑,几个人背靠着运粮车大汗淋漓、全身湿透,却笑意盈盈。

郝春,70后生人,目前是江西东方锦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两年前,他还在北京的空调房里优雅地喝咖啡,名片上印着“北京吉吉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的职务。现在却回到家乡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搞起了生态农业,变成了一位“新农人”。公司在金湖乡承包了农民2000多亩水田,其中1000多亩种植再生稻,头季测产平均亩产在600公斤以上。

“新农人”+“共青城”+“再生稻”,这些关键词组成了一个既具有时代精神又饱含历史传承的创业故事。

共青城:峥嵘岁月的新时代演绎

郝春的老家——九江市共青城,有两个重要的时代记忆。

1955年10月,上海98个知青响应号召来到德安县金湖乡(现共青城市金湖乡)垦荒。他们用青春在这片热土上开拓出了一片共青城。

而今,以郝春还有刘丽娟(上海某上市公司CFO)、唐贤生(回圆公司北方区大区经理)、阿玮(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专家)、阿虎(资深媒体人、品牌推广专家)等一批北上广新知识青年为核心团队,来到这里开始了新时期的农业创业。

“因为团队成员多数是垦荒队员的后代,我们都有一个情结:发扬共青垦荒精神,重塑共青当年的辉煌,所以我们注册了‘共青源’这个品牌。”

共青城这里还孕育了我国最大的现代化羽绒制品专业生产企业——鸭鸭集团有限公司。有人说是“鸭鸭”让中国的消费者知道了“什么是羽绒服”。40年过去,这个中华老字号依然是很多中国三代家庭的情感联系,也是共青城人最大的骄傲。

“小的时候,家里三兄弟,我们每人都戴有一块卡西欧的手表,那个时候作为鸭鸭集团的职工、家属,真的是很自豪的。”郝春回忆说。

但是在几年前,“鸭鸭”被卖给了宁波的一家企业,这件事情深深刺激了郝春,也直接促使其决定回乡创业。

8月16日,共青城市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再生稻头季开始收割。现场来了多家媒体,稻田边,郝春黑黝黝的脸晒得发光,“没有了‘鸭鸭’,我们有‘共青源’。”他说。

再生稻:古老品种焕发新的活力

创业,他们选择的项目是“再生稻”。久居城市,敏锐的市场触觉让这支创业团队感觉到健康、绿色食品生产大有可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接触到再生稻。”

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类品种。待第一季稻成熟后,只割下稻株的上2/3的部位,收割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经过自然培育,其再长出一季稻子,这个就是再生稻。

来到金湖乡大塘圩再生稻基地,一股清新的稻谷香扑面而来。这里曾是昔日上海知青垦荒之处,土质特别肥沃,三面被鄱阳湖的支流博阳河环绕,一面背山,是再生稻种植的优良区域。

“再生稻种一季收两茬,既省种,而且再生稻第二茬生长期间是不打任何农药的,所以再生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健康大米。”公司的技术专家袁飞龙告诉记者,再生稻对于水土的要求很高,因此这种大规模的再生稻种植在江西尚属首例。

据了解,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水稻的再生功能,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样得到的米很香很糯,不过产量很少而且劳动力成本很高。现在农村只有少量老人愿意种植。东方锦程公司与九江农科所合作,选择再生能力强的品种精心培育,使得再生稻二茬亩产能达到200公斤左右,全年粮食亩产能达到900公斤。

该公司针对农田土壤板结、病虫害多发的现状,购买了30万只青蛙投放到稻田里,恢复稻田生态系统,水稻病虫害明显减少了。

小试牛刀后,市场证明了他们的眼光。再生稻二季大米未产先销,北京一家公司与该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再生稻二季大米购销合同,收购价每公斤30元。

新农人:带着情怀辛苦但快乐着

郝春告诉记者,真正开始实施项目后发现土地流转的成本已经开始升高,尤其是懂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越来越少,会干农活的农民也后继无人,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加上南方传统为家庭种植,对于大规模的流转农业生产也抱有不理解、观望的态度。

带着情怀投身农业的他们,慢慢地认识到,做农业仅有情怀是不行的。

作为新农人,郝春等人在一步步摸索着前进。他们成立了江西东方锦程现代农业公司和共青城共青源再生稻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部分农户在获得田租的同时被公司聘用为工作人员,部分农户按公司要求种植再生稻,公司定价收购,成为合作社社员。

在生产上他们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电脑监控管理。任何消费者都能通过电脑查看稻子生长期间的耕作、施肥等田间管理。在产品销售上,他们利用微信、微博、视频、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与消费者建立紧密关系,包括网上预售和互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农业辅助作用。

他们与农民同吃同劳动,体验农事劳作的艰辛。他们向农民取经,农民也向他们学习。大塘村村民胡迪谱说:“我种了一辈子的田,现在跟着年轻人学种田,收获很多。他们科学种田,土地里也能刨出‘金娃娃’。”

他们计划着在推出共青源再生稻的基础上,还逐步推出共青源绿板鸭、共青源菜籽油等绿色衍生食品。

8月20日凌晨,郝春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帮收谷的老农说:‘郝总第一次种田就比我们产量高。’现在是零点十九分,我们的最后一车谷装车了。辛苦但快乐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