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那片美丽的乡村,让你开始恋家、恋乡

那片美丽的乡村,让你开始恋家、恋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4-03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508
导读:崇文尚学的郁南县兰寨村。景色宜人的揭阳榕城西歧村。恬静宜居的惠州市罗阳镇田牌村。古村落佛山三水大旗头村。随着大量的打工群...

崇文尚学的郁南县兰寨村。

景色宜人的揭阳榕城西歧村。

恬静宜居的惠州市罗阳镇田牌村。

古村落佛山三水大旗头村。

随着大量的打工群体走出自己的家乡,农村空巢现象成为一种社会问题,许多村庄的基础设施因无人维护而逐渐凋零。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省有计划地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和全面推进幸福村居工程,我省一批批富有特色的村庄被打造出来。

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漂亮整洁,富有特色,凸显岭南文化和乡村风光的美丽乡村像一朵朵奇葩,在南粤大地开放。为我省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幸福宜居乡村积累了大量经验。

许多城市居民,走进这些令人向往的乡村时,都会流连忘返。他们开始想念自己的家乡,甚至有了回到自己家乡、改造自己家乡的想法。

据统计,在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的撬动下,我省投入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资金累计为300多亿元,许多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村内的基础设施到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得到明显的改变。

一线报告

郁南兰寨:把状元之乡打造成岭南崇文名村

云浮郁南县连滩镇兰寨自然村,是岭南清末三大状元之一林召棠当年求学高中的地方。这样一个人口只有1500人的小村落,在历史上出过1名状元、3名进士和众多举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陆续走出了160多名本科大学生,是岭南一处独具特色的崇文之乡。

走在兰寨的村道上,你会像科幻电影里的镜头一样,穿梭回到了清朝岭南小镇的街道。道路两旁林林总总地散布着当年的传统建筑和庙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甚至还保留当年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生活习惯。

作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的林文第和著名的“大夫弟”等历史文物古迹,仍保留有“状元”、“进士”等众多文物古迹,并收集了清末状元林召棠的许多书法真迹。

不远处,南江之水滋润了这里崇文尚学的风气。闻着屋前屋后的兰花,抚摸林召棠亲植的状元树,会让游客浮想联翩,沾一沾状元公当年的文采。

清朝乾隆初年建筑的古庙安宁庙和保留完好的瑞昌大屋,反映粤西北地区商贸文化的典当行,可以让你真实体验一把清末小村镇的生活。

兰寨独特的乡村文化,吸引了许多美术院校师生和书画艺术爱好者来这里进行采风。2012年,郁南县委、县政府看中了这一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兰寨村打造成岭南文化名村,建设兰寨南江文化创意基地。

创建过程中,兰寨村先后设立了“林西河堂奖教奖学基金会”,募集资金200多万元,成立了由36名理事组成的乡贤理事会,凝聚分散各地的2000名宗亲参与到家乡的建设。

2012年,兰寨村142户村民主动腾出共7000多平方米的10间祖屋作为展馆使用,其中7幢民居作为学生公寓使用,积极参与到名村建设中去。目前,兰寨村接待写生师生人数可以达到3000人。

郁南县文广新局局长许澄红介绍,通过挖掘修复传统文化古迹,兰寨村建设了“状元路”、“状元亭”、“状元休闲区”、“状元许愿树”、“十德文化展示馆”、“农耕器物典当展示馆”、书画展示馆等载体;规划建设了长1公里以“兰”为主的绿色花卉观赏带;与广州美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达成合作意向,建设高等院校的艺术创作基地。

去年12月,郁南县还成功举办了“兰寨南江文化创意基地高等院校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建设研讨会”,吸引了省内外15所美术院校50多名专家教授的参与,他们为兰寨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文化名村建设建言献策。

郁南县农业局局长张法坚表示,通过多年的投入,兰寨村已完成村硬底化道路、水田灌溉道、修缮正己学校、改造村电网等多项公益事业,兰寨村已经走上了有特色产业带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民风民俗结合起来,使村庄的环境得到了美化亮化,也通过开拓美术院校写生基地这种方式,形成了休闲农庄产业。”云浮市农业局梁副局长表示,云浮市通过发动成立村民理事会制度,把村民内在的需要,通过合适的引导,与政府的投入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名村示范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梁副局长还介绍,云浮市还将创建信用村与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结合起来,使每个镇都打造1到2个示范村。把农户产业、土地流转、生态保护、一事一议,幸福村居等多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改革创新:建名村提素质促增收

如果说兰寨村是名镇名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月亮,那么,在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中还需要许许多多结合自身资源秉赋,探寻自身发展之路的星星。只有大量的星星出现,月亮才尤显耀眼。

郁南县委常委黄锦标表示,为推进农村工作,郁南今年准备大力做好三件事:一是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制订和完善村规民约,使广大农村达到和谐文明共富的局面;二是大力推进“两化一金融”工作,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通过金融改革和创新,扶持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和幸福村居建设;三是推进“千干建千村”工作,通过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基层农村的发展。

在推进名村示范村建设过程中,郁南县通过全面推进农村村民信用评级制度,通过金融机制改革,解决了农村中有贷款需求又有偿还能力村民的贷款难问题。

郁南县都城镇夏袭村村民李炳金,是农村信用评级制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之一。去年,李炳金建设好新房后,因流动资金不够,缺少房屋搞装修的钱。正当他发愁时,郁南县正在组织开展农村信用评级工作。通过全面的考评,作为种桔大户的李炳金获得了3万元的银行贷款。有了这笔钱的支持,他提前住进了漂亮的新房。

夏袭村村支部书记李章汉介绍,为了加快名村示范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信用评级制度,增加农民收入,郁南县进行了精心组织。其中,评级评委包括金融机构人员、镇村干部、人大代表、村里老党员在内的18人。通过信用等级评定后,夏袭村有25户信用户申请用信,用信金额50多万元,已向15户信用户发放贷款29.3万元,用于砂糖桔管理投入,另外还有5户农户申请了建房担保贷款。

黄锦标介绍,从2010年开始,郁南县177个行政村符合评级条件的53847户农户当中有49650户参与信用评级。截至去年11月底,所有行政村全面完成信用村创建工作,41515户被评定为信用户。目前郁南县72户农户已经用信,用信金额为186.9万元。

找准定位:建名村与推进城镇化紧密结合

在名村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与推进农村城镇化相结合。许多靠近城郊的农村该如何找准自身定位进行发展?如果仅仅是纳入城市的一部分,这些村庄则很可能成为一个城中村,一旦城区面积扩大,改造起来将十分困难。云浮罗定市双东街道新开坝自然村通过吸引乡贤的投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走进新开坝村,整齐的环形村道,规划明晰的村庄布局,健全的公共设施和绿化,让你有置身某个城市社区的幸福感。

“以前村里的环境十分脏乱,经过这几年的改造,村里的环境变化很大,村民的居住条件也大大得到改善。”在新开坝村口,正在家门口聊天的邓女士告诉笔者,她家的房子原来没有进行装修,因为名村示范村建设的推进下,房内房外全部进行了装修,贴上了瓷砖。

新开坝村村长覃伏新介绍,从2011年开始,村里筹集到337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畜牧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和村民居住环境等项目。在污水处理方面,新开坝村进行认真的规划设计,建成了雨污分离的下水道2000多米和污水处理池,日处理污水20吨。

为了实现人畜分离,整治畜牧养殖污染,新开坝村还因地制宜地建设起禽畜圈养点和沼气池3个。目前村里饲养了100多头生猪,但看不到一点被污染的痕迹。

在珠三角地区,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投入起到了大效果,发生了大变化。

2011年5月,东莞市正式启动名村创建工作,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一批能代表东莞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幸福村居。筛选了中堂镇潢涌村等7个村作为市级名村试点,石龙镇西湖村等22个村作为镇级名村试点,列为2012年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动员各方力量合力加以推进。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首批29个试点名村共投入资金2.6亿元,完成名村创建项目226个,初步实现岭南风情更加浓郁、文化元素更加丰富、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发展后劲更加有力的目标。

东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照名村评价指标,在打造过程中,重点完善农村道路、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电力通信及公共交通等设施,加强标志性景观建筑、景观道路及市政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全面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解决了“有新村无新貌”的问题。

挖掘资源打造特色

数数看

梅州梅县南口镇侨乡村利用保存完好的116座客家民居,着力打造“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名村。雁洋镇桥溪村利用现有14座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打造“梦里客家”名村。

汕头澄海区挖掘完整保存“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永宁寨、三庐等一批独具潮汕特色的侨宅、故居、村寨,打造名村。

江门台山市挖掘侨乡景观和历史文化,打造“一镇四村一廊道”16公里的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走廊。

惠州博罗县依托“罗浮山”风景名胜区优势,将长宁镇打造为“罗浮门户、岭南名镇”,将横河镇打造为“罗浮后花园、生态旅游小镇”。

揭阳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做好“绿、水、文、景、业”五篇文章,突出绿色风景、亲水风貌、文脉风韵、美丽风姿和产业风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名镇名村示范村。

珠海斗门区突出历史、文化、民俗、旅游、经济发展、山水田园风貌等优势,打造名镇名村,带动农村社会发展。

湛江市利用农业优势,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名村建设。麻章区麻章镇城家外村利用南亚热带花卉种植基地,打造花卉产业名村。徐闻县曲界镇愚公楼村利用国家级菠萝连片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菠萝的海”,打造菠萝产业名村。

惠阳区平潭镇阳光村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示范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名村等。

首批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

涉117县投300多亿

瞭望塔

我省2011年启动的第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包括建设示范县4个、名镇42个、名村378个、示范村726个。按照因地制宜、一镇一案、一村一策思路,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禀赋和乡村特色,提升人文内涵,突出岭南文化传承,保持乡村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

省委农办要求,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应注重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完善村镇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网络通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优化完善城乡公交设施和公用设施的配套衔接,提高名镇名村辐射能力。

注重与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重点整治镇村生活污水乱排放现象,实行雨污分流。推行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建立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完善环卫硬件设施,提升农村绿化美化水平。

注重挖掘人文底蕴,彰显乡村特色。在创建中注重挖掘地域传统文化,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创建内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实际出发,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名镇名村示范村。

省财政建立奖补机制,每年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打造名村名镇示范村。通过省、市、县各级财政的撬动,带动了社会力量投入和村民的投工投劳。截至2012年9月底,各地合计统筹各方面投入300多亿元。

据统计,我省117个县的第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中,完成60%以上创建项目的名镇有30个,占71%;名村有331个,约占88%;示范村有651个,约占90%。4个示范县全部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目前正在加紧组织实施。

省委农办表示,名镇名村示范村的创建,扭转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农村卫生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提升了农村文化内涵,丰富了文化生活,乡村文体活动和传统文化韵味更加浓厚;改善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带动了农村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新路子,增强了农民幸福感。

在特色与生态上下功夫

声音

近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对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作出批示:望新的一年继续推进,并在特色、生态上下功夫,务求更大效率。

省农业厅厅长、省委农办主任郑伟仪指出,加快幸福村居创建,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幸福美丽乡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将幸福村居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名镇名村建设、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扶贫开发“双到”等有机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社会服务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成片连线,整体打造具有岭南特色、广东风格的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和谐平安的幸福村居示范片,辐射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要突出自然禀赋和文化特色,提升新农村文化内涵。注重挖掘岭南传统农耕文化、现代农业特征,继承和弘扬岭南优秀文化传统,乡村人文历史,彰显区域性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等特色,提升新农村人文品位。

2012年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在不断摸索下取得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把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纳入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工作内容,切实摆上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注重挖掘特色,提升内涵,传承岭南文化精髓,保持乡村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摆在首位,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坚持整合资源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五是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六是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健全村民理事会、乡规民约,广泛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和外出乡贤积极参与。

2013年的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应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契机,同幸福村居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幸福美丽新农村。在确保第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两年实现目标”的同时,积极谋划启动第二批创建工作。

在接下来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示范片建设;继续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建立奖补机制;注重连点、连线、连片建设,辐射带动周围村庄,整合资源向示范片集中倾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