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民信箱 » 玉米粗缩病该咋防治?

玉米粗缩病该咋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360
导读:玉米粗缩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一般可造成20%~30%的减产,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收。...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一般可造成20%~30%的减产,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收。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俗称“小矮子玉米”“座坡”,也被称为“玉米癌症”,它主要是由带病毒的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

预计今年玉米粗缩病将袭来,您提前做好防治准备了吗?

粗缩病玉米有哪些症状表现?

1、病株生长受到抑制,平均身高却只有几十厘米,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

2、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从土中拔起。

3、病株光长叶子不拔节,叶片密集丛生,又短又尖。

4、叶片上原本清晰平滑的叶脉也会变得断断续续、杂乱无章。随着病情发展,植株的叶背、叶鞘上的叶脉还会出现明显的条状突起。

5、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者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

玉米粗缩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灰飞虱若虫或成虫在地边杂草下和田内麦苗下等处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

玉米粗缩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靠近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玉米发病也重,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视情况不种春玉米

近几年,正处玉米粗缩病流行年份,若改革耕作制度,不种春玉米,改种其他农作物,切断毒源传播途径,可促使该病及早消退。

2、选用抗病品种

这是解决玉米粗缩病危害最经济且有效的途径,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

3、调整玉米播期

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5月上中旬播种的玉米,出苗后正赶上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再者玉米的3-5叶期易感病,因此发病率最高。

所以,调整播期可使苗期避开传毒高峰期,减轻发病程度。应因地制宜,实行春玉米适期早播、覆膜早播,夏玉米适期晚播的方法,重病区尽量减少种植面积。

4、清除杂草

田间、地头、沟边等处的禾本科杂草是灰飞虱传毒的中间寄主。在玉米出苗前,清理田边、路边及沟内杂草,减少中间寄主,可防止灰飞虱在玉米出苗后迁移到玉米上为害,从而压低毒源。

5、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苗期要加强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发现感病植株及早拔除。同时及时浇水,防治干旱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要抓4个关键时期,选择低毒高效农药,统防统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玉米播种期,使用含有内吸性杀虫剂的种衣剂或玉米拌种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以达到驱避灰飞虱的目的,同时对种子带毒也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2)小麦灌浆初期,正值防治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的关键时期,此时,及时把握灰飞虱的发展动态,针对低龄若虫高峰期集中统一用药,采用吡虫啉(10克/亩)或扑虱灵(50克/亩)等具有内吸性的农药,对麦田及路边、沟内未清除的杂草喷雾处理,喷药时注意用足水量,喷匀喷透保证治虫效果。

(3)小麦成熟期,由于灰飞虱有趋嫩绿性,5月底6月初,小麦成熟后,一代灰飞虱成虫由麦田大量向周边春玉米田迁飞,转移为害春玉米苗,此时的3-5片叶的玉米苗正值感病敏感期。因此必须把握好时机,在灰飞虱迁飞初期,在玉米田用药,每亩用扑虱灵(50克)或用吡虫啉(20-30克)与病毒A(50克)混合兑水喷雾,隔3-5天一次,连喷3-4次,对该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4)感病初期,可选用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毫升,加入玉米专用液肥混合后喷施,可有效控制发病。抗病毒制剂的使用一定要突出个“早”字,过了玉米的5叶期,其控制和治疗效果就差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