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科技热点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发出籽粒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技术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发出籽粒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7-12-04  浏览次数:289
导读:不久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该中心研发出了杂交稻亲本品系“低镉1号”和组合“两优低镉1号”,即便种植于高镉污染...

不久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该中心研发出了杂交稻亲本品系“低镉1号”和组合“两优低镉1号”,即便种植于高镉污染稻区,也能出“镉”而不染。这意味着稻米安全从品种上有了更多保障。

因此,这一技术被不少网友称为我国水稻种植技术上的又一次弯道超车。那么,这项新技术究竟是如何帮水稻降镉的?

农业科学家曾提出很多应对稻米镉污染的“应急”策略。如研发出将田中镉通过微生物活化后从土壤中泵出的技术;通过选育低镉品种、灌溉和调节土壤pH值到7.0以上,实现综合降镉的“VIP”技术;发布应急性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等等。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炳然介绍,该团队研发的籽粒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技术,主要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培育低镉籼型杂交稻亲本及组合的技术体系。用此方法,他们快速、精准培育出了不含任何外源基因的低镉杂交稻组合。

团队经过两年,在高镉大田进行鉴定,其糙米镉含量稳定在0.06mg/kg以下,远低于0.2mg/kg的国家标准和0.4mg/kg的国际标准。“只降低镉含量,不影响原始品种(系)的产量、品质等综合农艺性状。与相同情况下的对照品种,包括‘应急性低镉品种’相比,稻米镉含量都显著降低。”赵炳然说。

两优低镉1号,通过对杂交稻骨干亲本材料,运用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定点突变镉吸收主效基因,有效阻断水稻吸镉。“我们转入的外源基因和突变基因,在突变体的后代自交群体中会发生分离,其中一部分突变单株不含外源基因。通过分子检测突变株的后代群体,可快速筛选到不含任何外源基因的纯合突变体单株。因此,最终培育出的组合,不含转基因成分。”赵炳然说。

对镉这样的有害元素,植物并没有专门的吸收通道。此前的研究证明,镉易通过锰的转运通道,被水稻所吸收。因此,该低镉水稻组合的培育,是敲除了水稻运输、吸收锰元素的转运通道,从而阻止镉的进入。这意味着,此类低镉品种会影响水稻对锰的摄入。正基于此,赵炳然表示,对该品种是否具有广适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