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全面二孩”引发的家庭新问题:二孩到底随谁姓

“全面二孩”引发的家庭新问题:二孩到底随谁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8-05-29  浏览次数:716
导读:  ■闻声  生了孩子随爸爸姓,这个延续了千年的中华传统,眼下却遇到了新问题。  在“全面二孩”语境下,“二孩”究竟应“...

  ■闻声

  生了孩子随爸爸姓,这个延续了千年的中华传统,眼下却遇到了新问题。

  在“全面二孩”语境下,“二孩”究竟应“随父姓”还是“随母姓”,确实是不少家庭关心的问题,甚至引发了一些家庭矛盾。有人觉得孩子随父亲姓是传统,也有人觉得孩子随母亲姓也未尝不可。

  正如媒体调查和报道所说,“‘二孩随谁姓’渐成部分二孩家庭的心结”。而事实上,对于此调查结果及其背后的“随谁姓”问题本身,都源自传统文化,我们没必要太过在意、计较甚至纠结。

  事件1

  外公外婆坚持“随妈姓”

  张伟宁和陈淑芳都是80后,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第一个孩子是男孩儿,双方父母希望俩人生“二孩”的愿望极为强烈,甚至连“二孩”的准生证都是陈淑芳父母帮着办理的。综合各方面考虑,陈淑芳最终还是选择生“二孩”。

  但是,自打怀上了孩子后,为了孩子到底跟随谁姓,双方老人一直各持己见,甚至一度影响了家庭和睦。

  “我周围有好几个同学都是孩子随妈妈姓的。都新时代了,怎么还是那些老古董思想呢?”陈淑芳说,因为自己是个女孩儿,原来父母就打算将来她有两个孩子后,有一个孩子可以随她姓。

  哪知道张伟宁的父亲坚决反对:“孩子随谁姓这是中国的传统,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即使生七八个孩子,也没一个随奶奶姓的啊!”张伟宁的父亲也有一套自己的说辞。

  本来家中添丁是件喜事,但是因为姓氏问题弄得家庭关系紧张。“双方老人对我们的付出都很多,但是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老人们都很固执。”无奈,张伟宁只好这边做父母的思想工作,那边跟岳父、岳母商量解决办法。

  最后,一家人决定,如果二孩生下来是男的就随爸爸姓,女的就跟妈妈姓。虽然这个决定陈淑芳的父母很不满意,但是为了女儿,二老还是勉强答应了下来。

  事件2

  为“随己姓”差点离婚

  小夫妻赵平和刘燕与父母住在一起,关系一度非常融洽。三年前,刘燕生了个女儿,女儿随赵平姓,这一点,两家人达成了共识。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赵平父母让儿子劝说刘燕再要一个,男女无妨。架不住两边父母的再三劝告,小夫妻最终决定生二胎。

  今年初,第二个宝宝降生了,是个大胖儿子,两家人都高兴坏了,可结果问题却来了。刘燕父母觉得刘燕是家中独女,既然老大已经随父姓,公平起见,老二应该随母姓,可延续刘家香火。但赵平父母却认为,子女随母姓,儿子岂非成了上门女婿,不是很乐意。于是两家人陷入了僵持中。

  到了给小孩儿填出生证明时,赵平按照自己的姓氏先填了姓名,这下终于点燃了导火索,刘燕父母知道这事后十分愤怒。于是,姓氏之争在双方父母的助推下愈演愈烈,小两口甚至闹到因此要离婚。

  法官在审理中发现,尽管小两口多次为此吵架,但内心对姓氏的重视倒没那么严重,主要是顾及双方父母的感受。因此,法官着重做了双方父母的思想工作。在法官的调解下,双方父母都作出退让,表示一家人会好好再商量。

  事件3

  联合“冠名”缓解姓氏之争

  “随谁姓”这事怎么看

  ♦赞同派:随妈姓

  孩子都是妈妈辛辛苦苦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既然已经有一个宝贝跟爸爸姓了,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孩子随妈妈姓呢?如果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有一个孩子随妈妈姓,也挺合理的。在生养孩子的事情上,有些妈妈对家庭的付出的确要比爸爸多。妈妈和爸爸享受同等的权利。

  ♦反对派:随爸姓

  大宝和小宝本是亲生的,却非要姓两个姓,你不会觉得很奇怪吗?等到孩子长大后,会不会觉得爸爸偏心随爸爸姓的,妈妈偏心随妈妈姓的,这样说不定还会造成两个宝贝的不和谐。而且,孩子跟爸爸姓天经地义,只有上门女婿才会让孩子随妈妈姓!

  ♦中立派:随爸随妈均可

  孩子姓氏之争完全没有必要。不管是大孩还是二娃,都可以跟随父姓或者母姓。这不仅是男女平等的问题,从法律角度来说,孩子跟谁姓都可以,孩子长大后还可以自由选择姓氏。

  现实生活,一些夫妻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都会加上妈妈的姓,有的直接将双方姓氏联合组成复姓,有的还会把爸爸的姓和妈妈的姓巧妙组合成名字。

  在外企工作的杨玲表示,夫妻二人都是独生子女,她老公姓徐,所以他们准备给将来的孩子取名叫徐爱杨。“这样起名字能照顾到双方老人的感受,两全其美。”杨女士表示,这样做一家人都挺满意。

  其实,在姓氏不变的前提下,可尽量在名字上做足文章,比如将父母双方姓氏都放进名字,以取得平衡。孩子随父姓,是传统民俗,虽然公民享有姓名权,但是家长在给孩子取名时,应充分尊重对方的权利,双方要友好沟通协商,改变“跟了谁家的姓就是谁家的人”的观念。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姓氏只是一个符号,子女与父母的血亲关系与法律关系,不因姓氏确立,亦不因姓氏改变,因姓氏之争而伤了亲情与和气,实属不该。

  观 点

  幸福不会跟着姓氏走

  子女随父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然而,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在过去被看做天经地义的事,都遭受着挑战。

  有专家表示,孩子随谁姓的问题自父系社会以来就有约定俗成的做法,老一辈认为姓氏是传宗接代的表现,因此,随父姓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二孩随母姓的越来越多,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这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很多二孩父母都是独生子女,母姓一方家里只有一个女儿,他们心里也有想要将姓氏传宗下去的诉求,于是,便有了第一个孩子随父姓,第二个孩子随母姓的想法和做法。现在的社会更加倡导平等,这其中就包括性别的平权,孩子到底随谁姓还是要根据各个家庭不同的情况商量而定。

  姓氏,只是一个符号,但在传统观念里它更具有血脉传承的意义,因此,孩子的姓氏问题引发夫妻矛盾、婚姻破裂及长辈争执不下的情况时有发生。姓氏成为双方或双方家庭争夺的高地,而孩子能不能在宁静、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反而成了大人间你争我夺里被忽略掉的关键问题,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老一辈人眼中,姓氏代表了传承,而大家庭和睦友爱的气氛,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承?这就要求双方老人真正表现出身为长辈的气度,在孙辈姓氏问题上有商有量,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味捏着姓氏“权杖”不撒手。要知道,幸福不会跟着姓氏走,而姓氏之争可能会成为破坏家庭和谐幸福的罪魁祸首。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