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美丽乡村行:土乡俊秀姚马村

美丽乡村行:土乡俊秀姚马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10-1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335
导读:走进姚马游园,徜徉在林间小道,闻花香,听鸟鸣,感受一处游园一处美景。这就是土乡姚马村人最得意的地方。一座村庄有这样一处景...

走进姚马游园,徜徉在林间小道,闻花香,听鸟鸣,感受一处游园一处美景。这就是土乡姚马村人最得意的地方。一座村庄有这样一处景致,是一种福气,也是一种享受。

这里就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美丽乡村——姚马村。

“最让村里人自豪的就是这个小游园,环境变漂亮了,心情就舒畅了。”村委会主任姚福全说,“不过,要是没有前人栽下的树,就没有我们现在乘的凉了。”

原来,在2001年之前,姚马游园这块地方还是荒草滩,到处堆放着生活垃圾。姚马村的俊秀之美,就是从这片荒草滩的改变起步的。清理垃圾、平整土地、植树种草,10余年过去了,原先的荒草滩已经变得郁郁葱葱。

走出姚马游园,便是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说起这个文化广场,村里的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党的好政策,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

这个广场也是有故事的。

广场所在的地方原先是村里的打碾场。很早以前的时候,每逢夏收、秋收,这里总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村民们都排着队打碾粮食。牲口拉着碾子在场地里转圈,剩下的秸秆就堆在一边,留着喂牲口和冬天烧炕。

“现在种地,从种到收村里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这个打碾场早就不用了。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文化广场。”姚福全说。

的确,从打碾场变身文化广场,这不仅是农村环境的改变,更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来的打碾场有热闹的时候,现在的文化广场也一样热闹。

物质生活慢慢充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姚马村是一个典型的土族村,土族人口占全村的57%。村里生活主要靠农业,经济收入主要靠务工。这与大多数的农村相比,没有什么两样。不过,这里却有其他地方没有的土族民俗。

随着近年来青海旅游热兴起,互助县也积极发展土族民俗游。聪明的姚马村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好的机会,在村里建起了一座“姚家大院”,把土族的民俗轮子秋、盘绣等一股脑儿搬进了大院。

转起轮子秋,跳起安昭舞,土族的阿姑和阿吾为您献上最美的歌儿,姚家大院从2000年开业,光接待外来的旅游团每年纯收入就能达10多万元。

姚福全说:“搞旅游是一条不错的生财之道,既环保,还能保护土族的传统民族文化,村里以后发展的重点就是民俗旅游。”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