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浙江农村十年“美丽”接力 村庄整治率达89%

浙江农村十年“美丽”接力 村庄整治率达8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10-10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343
导读:溪沟清水淙淙,路面干干净净千万工程给浙江带来的变化,浙江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村主任周忠莲概括得颇为形象:以前污水靠蒸发,垃...
溪沟清水淙淙,路面干干净净

“千万工程”给浙江带来的变化,浙江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村主任周忠莲概括得颇为形象:以前“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而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开鲜花,溪沟清澈见底有鱼虾。”

打通城乡界线

力求原汁原味

■不搞“一刀切”,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别研究工作抓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全省人均GDP便超过3000美元。但富起来的浙江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并没有相应提高。人们形容当时的农村环境:“房屋乱搭,污水乱倒,电线乱拉,垃圾乱洒。”

2003年6月5日,浙江省首次召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会议,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用5年时间,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由此,“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启动。五年里,浙江紧紧抓住农村人居条件改善的主线,整治村庄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农村面貌,促进经济发展。

城乡打通了。绍兴县建设农村新社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城乡区域共享。于是,最远的山村也通了公交,在村口的连锁放心店,村民买到的货品跟城里超市一模一样。

规划有序了。乐清市黄塘村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村里特地请市规划设计院设计规划,定下了村北的“生态农业区”、西北的“文物保护区”、东北的“温泉旅游服务区”、淡溪水库下游的荒杂地和原居住区综合形成居住区等划分。

经济发展了。置身义乌市百姓农庄,碧水环绕,花香怡人,游客接踵而来,悠闲垂钓,品尝新鲜的水果蔬菜。义乌引进20家农业企业,建成一批百姓农庄这样的现代休闲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绿色农业齐头并进,老百姓在家门口轻松致富。

“千万工程”不搞“一刀切”。习近平提出,浙江的新农村建设差异性很大,根据各地区所处的不同阶段分类指导,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别研究工作抓手。于是,杭州、宁波等发达地区的农村建起了标准厂房、农民公寓;偏远的山区海岛,兴起了“农家乐”、“渔家乐”,建设的同时,保存了本乡本土的原汁原味。

2007年,浙江提前半年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181个、环境整治村10303个。农村变得宜居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推进生活宜居

完善公共服务

■重点放在垃圾收集、污水治理,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2008年开始,浙江又推出新一轮“千万工程”。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指出“再接再砺,再用一个5年,将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全部整治一遍。”一张蓝图绘到底,是浙江历届党委、政府施政的特色。

此次整治的重点放在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目标:“村容村貌最洁净、人居环境最优美、基础设施最配套、公共服务最完备。”

记者在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采访时看到,所有溪沟清水淙淙,路面干干净净。这归功于县里的“清水治污”工程:就近的三五户村民,合建一个污水池,家家排出的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池中,然后通过简易厌氧池、湿地处理池、沉砂池层层过滤净化排出清水。这个“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主要污染指标去除率可以达到60%以上,最后排出的水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桐庐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2008年起,浙江每年新建100个镇、乡级污水集中处理厂,到2012年年底基本实现了全省镇乡污水集中处理厂全覆盖。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清清大河净。“千万工程”抓点及面,连片推进,浙江大河小河皆水流清清。在上虞市松厦镇祝温村,每天上午10点,保洁员李玉英都会将自己包干的几个垃圾箱和公厕清理干净,收上垃圾车,运到邻近几村共用的垃圾临时中转站。下午,镇里的垃圾车过来把垃圾拉到镇垃圾中转站。傍晚,市里的垃圾车过来,把镇里的垃圾送到焚烧厂。从村到镇,垃圾都做到日理日清。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已完成2.6万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整治率达到89%,93%的行政村实行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62.5%的行政村实行了生活污水治理,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现在穿行浙江任何一个村落,环境面貌均犹如城市一般。

建设精神家园

“面子”“里子”兼顾

■今年将建千个农村文化礼堂,乡约村规上墙,好人好事上榜

2013年,浙江将“千万工程”进一步推进——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根据浙江省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浙江今年将建设一千个农村文化礼堂。这是浙江建设经济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的又一件大实事。

“文化礼堂”是整合利用过去的旧祠堂、大会堂、闲置校舍等改建而成,堂内设置“好人榜”、“寿星榜”、“模范榜”等,乡约村规上墙,好人好事上榜,内容既乡土又生动。

重大节日里,村民们在此聚会过节、婚迎嫁娶时,这个场所显得庄重特别。平日里,村民们随时都可以到这里看书、下棋,“文化礼堂”成为寄托村民情感、展示风采的最好地方。

不久前,记者在湖州安吉县皈山乡尚书干村参加了在该村文化礼堂举办的“成人礼”活动。加冠、加笄者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古乐声中,青年们躬身“三敬礼”,通过谢国家、谢父母、谢师长,法祖敬宗的情怀在心中播洒;而当长者把象征成人的冠和笄加在男、女青年的头上时,相信“公民意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会在每个青年心中油然而生;最后,当身着汉服的青年们面向国旗、右手握拳在司仪的带领下庄严宣誓时,“少年强、志高远、国运昌、中国梦”的远大情怀兹此会伴随着他们一生……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认为:“现代化‘两富’浙江是一个共建共享全民普惠的过程。没有农民的现代化,不是真正意义完整的现代化。建设文化礼堂不是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打造人们的精神家园。”

是啊,有了精神家园,有了既要“面子”也要“里子”的“千万工程”,人们对“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浙江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