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民信箱 » 粉垄深旋耕技术南北适用 可使农作物增产两成以上

粉垄深旋耕技术南北适用 可使农作物增产两成以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10-1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635

从2009年起,粉垄深旋耕技术就在广西、广东、甘肃等9个省(自治区)进行应用示范,测产结果显示,马铃薯、木薯、甘薯、甘蔗、桑树等作物增产30%~50%,水稻等禾谷类作物增产10%~30%。多年测试表明,粉垄技术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增产幅度大且稳定。

作为一项增产技术,最值得一提的是,粉垄技术还有创造“耕地水库”和作物更好利用土壤、水分、氧气、光能等自然资源的“自然性正能量聚集效应”,而这些效应是传统耕作无法比拟的。

据测试,粉垄耕作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10%以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0%以上,作物净光合速率提高10%以上。在甘肃,粉垄后土壤水分增加27%、0~30厘米土壤全盐含量降低38.2%;在宁夏,粉垄后0~20厘米土层盐分含量降低54%;在辽宁,粉垄后土温提高1~4℃;在河北,粉垄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9%。

韦本辉介绍说,这项技术还可应用于农、林、草业及盐碱地改造,实现“增粮、增效、减灾、良态”。
 
粉垄改变农耕模式,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粉垄技术的示范应用,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今年3月,该项技术不仅通过了广西科技厅组织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院士等专家的科技成果鉴定,还得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高度评价。今年5月28日,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广西考察了粉垄栽培水稻,随后农业部派出专家组到广西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给予肯定。

长期从事旱地和节水农业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正斌在广西考察水稻、甘蔗等粉垄栽培后,认为粉垄深旋耕技术是一种创新的现代农业模式,有望成为“中国农耕技术新名片”,也将对我国的粮食持续增产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我国,同一类型地区粮食单产水平相差悬殊,高的亩产500~1000公斤,低的只有200~333公斤,相差2~3倍。另外,我国的耕地中有超过一半为中低产田,其耕作松土层只有15厘米左右,这对提高作物单产极为不利。

“如果将全国60%的中低田应用粉垄松土层加深至25~30厘米,并配合良法,那么增产潜力将非常巨大。”张正斌算了一笔账,若全国18亿亩耕地实施粉垄耕作5~10亿亩,就可增加0.5~1亿亩“耕地水库”,其生产能力可相应提高10%~20%;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16.5亿亩中的40%,即6.6亿亩应用粉垄技术,就可增产粮食660亿斤,养活1.65亿人。

尽管粉垄技术南北适用操作简单,目前也已经在很多地区进行了示范推广,但记者采访也了解到,由于示范面积小,农民对它的认识并不充分,想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粉垄技术,我觉得应该像当年杂交水稻研究一样,从国家全局发展的民生性、战略性的高度上,重视其研发,特别是粉垄机械的研发与生产。”张正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粉垄技术列入国家和各省科技计划,组织全国联合攻关,进一步完善和形成粉垄深旋耕高效农业配套技术体系,逐步在全国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