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处于北京市朝阳区最为繁华的商业地带,脏乱破败的关东店化石营村跟外面CBD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形成巨大反差。
刚踏入小区,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四个被散乱的垃圾包围的大垃圾桶。街道狭窄拥挤,一辆小面包车按半天喇叭仍动不了。在两条狭窄的主街道上,300多间低矮的小屋密密麻麻,很多村民的生活起居就在这小屋的矮小房间里。
“屋里头没有厕所,要上只能去公厕。冬天晚上冷的时候,最不愿意动了。”在化石营村摆杂货摊卖饼干零食的陈大姐,一家五口挤在摊位里头的一间低矮平房里,平时做菜做饭洗衣刷鞋都在摊位通往里屋的不足1.5米宽的过道里解决。
由于没有澡堂,房子又小,夏天时有些村民甚至直接当街冲凉。临近冬季,北京即将启动城市供暖,然而,城中村内房子基本都没有通暖气,村民只能靠生炉子取暖。
尽管城中村生活条件差,但仍为大量外来打工者所珍视。湖南姑娘小刘来到北京打工,化石营村是她的第一个落脚点。“这儿和想象中的北京差别很大。但毕竟这是市中心,好找工作,也离工作的地方近。”陈大姐一家已在这个城中村住了10年,每年只有春节才回河南驻马店老家一次。“只要房租不高,就能凑合着住。回老家,老家更落后,还赚不着钱。在北京,咱家一个月总共挣三四千块钱,也就租这种房子。”
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市容环境建设规划》,北京将在2015年前基本消灭“城中村”。最近,化石营村整顿改造一事常常为住户们所议论。
“环境差、治安也差,真想政府赶紧整顿改造,我们住着也舒心点。”曹大妈是村里的老居民,拥有三四间平房,她一直在等待着搬迁改造。而对于大量租户,“改造”着实让他们感到紧张。
有租户算了算账:在这样的城中村租一间10平方米的平房,房租加上水电费大约每月1200元。如果改造了,同样的地段,租一套两居室中较小的一间卧室,即便同样是10平方米左右,租金差不多要2000元。还想租1000元的房子,或者选择住市区的地下室,或者就只能往郊区找,而那意味着每月的交通费增加四五百元,还增加了路上的时间。在北京,“住”的问题严重挤压着他们这些农民工。
“真拆了,我老公就住到工地上的工棚去,我就当个住家保姆。倒是能省下钱,就是没个家了。”从四川来打工的小徐说。
有人把城中村比作繁华都市的“补丁”。从发展趋势看,拆除城中村似乎不可避免。不过,大量依托城中村解决居住问题的外来劳动力,又该住到哪儿去呢?是不是大城市真的不需要所谓的低端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