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估算,中国人吃的每4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河南;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小麦品种矮抗58!
在10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接过了沉甸甸的烫金大红证书。由他主持完成的“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粒种子,何以承载中国最高科技水平?一粒种子,何以成为燎原之势,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黄淮麦区特大小麦品种?
——— 性能优良 ———
沃土之上筑粮仓
面对万亩示范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育种专家程顺和曾赞:“矮抗58具有很好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它的高产、稳产、抗倒、抗旱、抗病、抗冻等优良特性表现突出,是我国小麦品种改良的重要进展!”
矮抗58成功解决了小麦高产大群易倒伏、矮秆品种易早衰、高产品种品质不优和稳定性差、稳产性与广适性难结合等种子培育的四大技术难题,实现了高产稳产、矮秆抗倒不早衰、抗逆抗病适应性广、优质中筋、稳定性好等品种优势。
据茹振钢教授介绍,矮抗58的五大优势保证其成为明星品种:一是高产稳产,一般亩产1100—1200斤,高产示范田可超1400斤;二是抗冻耐旱,苗期能耐零下16摄氏度低温,根系发达,苗期根深较一般品种增加20—30厘米,耐旱能力强;三是矮秆抗倒,株高70厘米左右,茎秆坚实重心低,抗倒能力强;四是抗病广适,高抗条锈病和秆锈病,中抗纹枯病和白粉病;五是品质优良,在农业部优质面条小麦品种评比中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属优质中筋品种。
自2005年生产应用至今,矮抗58历经零下16摄氏度低温、八级大风、短时暴雨、冬春连旱、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的考验,“抗寒、抗倒、抗病、高产、稳产”等综合优势明显,灾年不减产,丰年更高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 理论创新 ———
创造性地设计出多性状聚合技术路线
小麦生态育种理论、网络代谢理论、根系酸碱适应性理论,根系酸碱适应性理论,小麦优质与高产协同并进理论,超高产小麦产量结构三要素(穗粒重、亩穗数、千粒重)的均数平衡理论……
一个个创新理论的提出,见证了茹振钢及其科研团队30年的风雨育种路。
他们制定出了“增穗壮秆强根系,优化品质聚抗性”的高产小麦育种策略,创造性地设计出多性状聚合技术路线。
首先,以多穗大群体实现高产,以减少每排小穗籽粒数实现优质,解决“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
在矮抗58选育过程中,以亩穗数为主导,连续选择小叶多穗类型,增加亩穗数,提高丰产性。其亩成穗45万左右,最高可成58.5万穗,亩产潜力700公斤以上。茹振钢团队通过对小麦籽粒品质的长期研究发现,小麦穗子每排小穗基部的两个籽粒品质最好,上部第三个籽粒品质开始下降,第四个籽粒品质急剧下降。矮抗58每排小穗一般为2—3个籽粒,保证了面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