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基层村官 » 四川省广安市大学生村官杨宏林的现代农民梦

四川省广安市大学生村官杨宏林的现代农民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7-04  浏览次数:528

  杨宏林将基地发展到了30亩,并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发展社员113户,带动周边群众600余户,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高到了8000元——

  “我要让更多农民致富”

  杨宏林深知,小打小闹,不可能带动村民奔富路。很快,他将基地发展到了30亩。

  规模扩大了,也意味着杨宏林更累了。2010年夏天的一件事,让杨华志至今心有余悸。

  7月,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

  一天,杨宏林忙到中午一点过才从地里回来,一到家倒头便睡。杨宏林母亲唤他吃饭,叫了很多声没反应。“娃是累病了吗?”母亲急哭了,连忙让父亲叫医生。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地说了一声:“我累。”

  “当时,我们以为他醒不来了。”杨华志说。

  杨宏林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租的30亩地,产值达到40余万元,为他和入股的几户村民,带来了12万元的收益。村民杨章地成了分蛋糕的第一人。他的0.7亩地,仅一季蔬菜就获得利润2000元。

  “我要带领更多农民致富。”趁热打铁,杨宏林在宋家沟村牵头成立了全乡第一家合作社——岳池红阳蔬菜专业合作社,杨宏林被推选为理事长。

  杨宏林发展产业的决心和执着,各级领导看在眼里——乡上给他送来了1.6万元创业资金,县里为他带来了5万元无息贷款,县农业局免费送给他两吨洋芋种和3万株蔬菜苗,县委组织部还将他调到宋家沟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如今,早市嫩糯玉米、辣椒、蜜本南瓜、番茄、黄瓜、西瓜等已成为宋家沟村的主打农产品。今年1月,杨宏林又从都江堰市引进红阳和黄金猕猴桃种苗,可栽植50亩,预计3年后产值可达50余万元。

  看到杨宏林逐渐走向成功,家人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父亲杨华志常年参与基地管理,认为杨宏林“确实是个做农民的料”。弟弟杨果林也跟随他的脚步,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如今已是西板乡老罐溪村党支部书记。

  更让杨宏林在意的,则是村民们的观念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合作社来。岳池红阳蔬菜专业合作社已拥有社员113户,其中大学生村干部7人,带动周边群众600余户,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高到了8000元。

  “这还不是我想要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杨宏林并未知足,他对村里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打算,他希望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等方式,将宋家沟村打造成和武胜“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村一样的,集自然观光、休闲娱乐、农家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地,让山上有树有果、山腰有亭有花、山下有基地有农家乐。
身兼“菜农”、“农技推广员”、“农科教师”、“合作社”理事长等多种角色的杨宏林,并未忘记回乡当村官的初衷。为此,他向组织自我推荐——

  “我要做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身兼“菜农”、“农技推广员”、“农科教师”、“合作社”理事长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杨宏林,并未忘记回乡当村官的初衷。“我回乡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我要成为宋家沟村的领路人。”

  2010年12月,经过自我推荐、公推直选、民主投票,杨宏林高票当选为西板乡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他的前任村党支部书记,就是父亲杨华志。

  刚当上村支书,杨宏林就在村上开组织生活会,希望听取党员们的意见建议。会上,老支书杨章富第一个发言,他说:“宏林,当上村支书,不是头上多了光环,而是多了责任。和群众打交道,如果你不到他们家里去,和他们坐在一条凳子上,你永远都不晓得他们在想啥子要啥子,迟早要‘下课’。”

  老支书的话意味深长,杨宏林顿觉肩上担子沉重。

  宋家沟村距离乡场镇较近,仅1.4公里。但在2010年前,村里只有一条公路。就是那条通往场镇1.4公里的泥结碎石路。同时,地形地貌特殊,呈两山夹一沟格局,修路十分困难。落后的交通状况,成为山村脱贫致富的最大阻碍,村民对此颇有怨言。

  杨宏林上任伊始,就和“两委”成员商量修建村级公路事宜,解决老百姓出行难和运输难。“原以为这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可到关键时刻,还是因为筹资,卡了壳。”杨宏林说。

  在筹资时,6组邓安全及堂弟邓安福两户村民不愿出资,与组里群众在修路问题上产生了矛盾。杨宏林得知此事后,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邓家兄弟二人并非不愿出资,只是苦于落后的经济条件,一时拿不出钱,同时担心村里将这笔钱“另作他用”。

  为此,杨宏林多次带领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上门动员,并向邓家兄弟作出承诺,修路资金将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限期完工。很快,邓家兄弟二人被杨宏林的真诚打动,亲自将修路款送到杨宏林手中。

  杨宏林任上所修4公里多长的公路现已全部竣工通车。虽是毛坯路,却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用村计生专干吴庭华的话来说,“他创造了历史。”目前,杨宏林正着手利用“一事一议”的方式争取项目,将村里的土坯公路改造成为泥结碎石路。

  在村文书田秀光眼中,杨宏林有些“吝啬”。有时去乡上开会,散会时已过了中午,他都舍不得请大伙吃顿便饭。但田秀光很清楚杨宏林的想法,作为村干部,就算是大家打平伙,不了解内情的村民看到了,也很可能产生难以消除的误会。

  杨宏林也有“慷慨”的一面。74岁高龄的村民田素华身体差,还要照顾一个患痴呆症的孙女以及3岁的重孙,家庭条件非常差。杨宏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帮她申请了农村低保,经常抽空去看望他们一家人,帮忙干一些收麦子、打油菜、栽秧等力所能及的事,偶尔还会掏出一些零花钱给他们。

  杨宏林的真情为民,也让老支书杨章富赞不绝口。

  2011年4月13日晚,已经入睡的杨宏林被一阵雷声惊醒,“哗哗”的雨声持续不断。突然,杨宏林想到老书记杨章富家就住在山坡下,立即冒雨出了门。杨宏林连夜组织党员群众帮助杨章富转移财物。刚搬完就听到“轰隆”一声,房屋被滑下的山体冲塌了。雨中,惊魂未定的杨章富紧紧握住杨宏林的手:“宏林,你来得真是太及时了,不然今晚我就埋在这里了!”

  杨宏林多方努力和协调,为杨章富筹资3500元,帮助他家修复了受损的房屋。从那以后,杨章富逢人便夸:“杨宏林是个好娃儿,我们选他当支书,没有看走眼。”

  是的,杨章富没有看走眼,宋家沟村的全体党员也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年轻的领路人。

  现在的杨宏林,是市、县两级党代表,先后被评为岳池县“第二、三届百名优秀人才”、广安市“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前不久,他还作为全省群众路线工作先进典型,参加了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事迹巡讲报告。

  后记

  采访之前,记者对杨宏林多少有一些了解。本报也曾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和以前的报道一样,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典型”,他并未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依然是那些“带领村民致富,发动村民修路”等稍显“老套”的故事。然而,从另一个侧面来讲,这些反而更能体现出杨宏林“为民务实清廉”的好作风。

  在预约采访时,杨宏林多次推迟采访,理由总是“太忙”。作为一个村的领路人,他确实很忙,因为村里的发展才刚起步,基础设施还是那么落后。在他心中,把个人作为典型宣传远不及村里的发展重要。在采访时,杨宏林多次委托记者,通过广安日报为其呼吁,希望引起上级的更加关注,让这个偏远山村早日实现组组通公路、户户通便民路,为村里引来更多项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