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残暴背后的农村教育缺失

残暴背后的农村教育缺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7-11  浏览次数:297
导读:6月28日下午,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柏树乡柏树村,8岁男孩晓辉(化名),被几名闲来无事的同学,强行叫到3公里外的永宁寨村,最终被...

6月28日下午,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柏树乡柏树村,8岁男孩晓辉(化名),被几名闲来无事的同学,强行叫到3公里外的永宁寨村,最终被11人围殴致昏迷,后经抢救无效身亡。据了解,涉事的11名同学,均不满14周岁。

8岁的晓辉惨死在11名同伴的残暴中,我们在为逝者痛心之余,也为施虐者的残暴感到揪心。透过这起残暴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儿童教育当中,存在一些空白区,亟待各方面共同努力予以完善。

悲剧之后,愤怒、震惊、反思,舆论的反映似曾相识,得出的结论也大抵是农村青壮年流失后的无序化,但不得不说,这结论是含糊且大而化之的,无法解释一群少年,何以竟残忍无知到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对于此类事件,事后的调查和剖析,往往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查清每一起少年暴力事件的“特征”,才能找到更有针对性的“疗法”。

和此前多起青少年暴力事件一样,这十多名孩子施暴的原因无非是一些琐屑小事,解决之道却是“暴力至上”。对文明规则的尊崇,对生命教育的敬畏,似乎从来不存在于这些施暴的孩子心中。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位的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

新闻中提到,带头打人的男生,其实早前也“欺负”过那位8岁的孩子。但双方的家长,都没太当一回事。在农村,“有饭吃有学上”几乎就是监护人的全部监护内容,有时候,孩子们之间的打闹,乃至受了欺负,监护人也会觉得这只是“孩子们之间的事情”,是稀松平常的事。殊不知成人眼中这种习以为常的事情,正在纵容孩子心中滋生暴力的种子。

那么学校呢?在接受采访时,老师提到的都是这些孩子成绩怎样,爱不爱写作业,这可能也是多数农村学校教育所关注的重点。这些学校很少向孩子们灌输太多的生命教育,成人本身就缺乏这方面的意识,遑论再对孩子进行“特殊教育”?各种客观、主观的众多因素造成了农村畸形化,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自然也难以“健康成长”。施暴时的冷血,被欺凌后的麻木,成了他们普遍遵守的“社会规则”。

“事前保护缺位”之外,也有一些法律专家指出,应降低刑事归责年龄,避免“事后惩戒失灵”。依照目前的法律,无论青少年暴力事件有多残忍,不满14周岁就不必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法律的惩戒能增强震慑力,那些孩子对别人生命的敬畏会不会多一些?这的确也值得思考。

农村儿童教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致使像东东一样的孩子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与引导,分不清什么是对与错,分不清疯闹与违法,才发生晓辉被残害这样的惨案。晓辉被残害了,谁又能说施暴的东东等11名儿童不是受害者呢?那种负罪感,将会伴随他们终生。

重视农村儿童的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家长、学校、社会应多方齐抓共管,提高对儿童教育的认识,采取多种渠道和手段,加强教育和监管,让孩子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之下成长,避免类似残暴事件再次发生。

冷血少年的暴力故事中似乎从来不缺主角,暴力的残忍度也一再升级。对这类事件,社会不能停留于泛泛的感慨和情绪的宣泄,应该有更多深入调查,搞清每一个悲剧背后的社会肌理,并及早采取治愈的行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