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公益 » 河北黄骅:“微心愿”引发爱心大效应

河北黄骅:“微心愿”引发爱心大效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7-28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766
导读:河北黄骅九旬老翁临终捐出千元捡破烂收入微心愿引发爱心大效应有这样一位90岁老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嘱托儿女将自己多年捡破烂积...

河北黄骅九旬老翁临终捐出千元捡破烂收入

“微心愿”引发爱心大效应

有这样一位90岁老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嘱托儿女将自己多年捡破烂积攒的1028.6元钱捐给学生“买本子买笔”,同时告诫儿女自己死后丧事简办,用省下来的钱将村里一段坑洼不平的路修一修。这位老人叫陈长贵,河北省黄骅市官庄乡西排村一位普通农民。

一份特殊的遗嘱

“捡破烂来的区区千元,因他的郑重嘱托而无价。他走了,留给那些陌生学子们的财富,将久久流传。”1月8日,石家庄,“感动河北2013年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陈长贵的事迹情动燕赵大地。

去年8月18日,90岁的陈长贵在弥留之际对一家人交代:“我死后,你们千万别大操大办,越简单越好,现在村上死个人,请戏班子,晚上还放礼花,你们别给我瞎折腾那个,省下的钱干什么不好!”他又说:“你看咱村上的公路,让车轧得坑坑洼洼,你们花钱买点砖垫垫,下雨天好让人走哇!”老人最后说,“我这几年拾破烂攒了1000多块钱,在西屋橱子旁边有一本书,钱夹在里头,你们拿出来给学校的孩子买本子、铅笔吧。”儿子们费了好大的劲才从破柜子缝里找出那本夹着钱的书,零零碎碎的纸钞,还有几个钢镚儿,大家数了一下,一共是1028.6元。

一个倔强的拾荒老人

老人的葬礼上,儿女们按照老父亲的遗嘱,把那笔钱连同那本书郑重地交到了吴庄子中心校校长徐刚的手中。这钱都是怎么来的啊!是陈长贵捡破烂一分一分,一毛一毛攒出来的,是他顶着全家甚至全村的不解默默凑出来的。

徐刚记得,每天估摸着放学的时间,学生们该把废纸、矿泉水瓶这些垃圾扫出来了,老人就提前拄着拐杖朝学校走。从家到学校也就二三百米远,他得哆哆嗦嗦地走一个多小时。看见废纸就用拐杖一点点扒拉到一块儿,然后扶着拐杖慢慢坐下,从身上掏出个塑料袋,把废纸、硬纸片装到塑料袋里,扶着拐杖再慢慢站起来。要是周边有几个矿泉水瓶,他就坐地上开始往前爬,每次回到家里都是满身的泥土。

为老父亲拾破烂,一家人可没少生气。儿女们觉得“没面子”,不光彩,也百思不得其解,问他为什么,老人只笑不答,问急了,老人眼一瞪:“我一不偷,二不抢,不寒碜,不丢人!”

一个传承大爱的助学基金

1028.6元,虽是一笔“小钱”,却是一笔重逾千斤的捐款,老人的事迹深深感动了45万黄骅人。

2014年2月20日,在黄骅市三级干部大会上,黄骅市委、市政府追授陈长贵“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奖”,这是历年来黄骅市在精神文明建设层面的最高荣誉。3月13日,黄骅市正式成立“陈长贵助学基金”,这是黄骅市第一个以道德模范名字命名的全市性爱心基金,当天即募集善款246万余元。在老人感召下,黄骅市掀起了弘扬陈长贵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献爱心捐资助学的新高潮。

黄骅市委书记潘海瀛说:“学习陈长贵精神,就是要让这粒‘种子’长成黄骅的万亩精神良田。”截至6月底,陈长贵助学基金已接纳善款总额280余万元。这份因陈长贵而来的大爱,每天都在积蓄和传承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