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科技热点 » 杂交大豆产业化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

杂交大豆产业化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0-29  浏览次数:300
导读:近日,中国工程院盖钧镒院士、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研究员,率专家组对省农科院品资所研究员卫保国承担的大豆杂...

近日,中国工程院盖钧镒院士、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研究员,率专家组对省农科院品资所研究员卫保国承担的“大豆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田间考察,重点对杂交大豆繁制种异交率和产量等关键性指标进行了现场鉴定。鉴定结果不育系异交率为73.18%,最高为86.5%;杂交种制种产量每亩60.27公斤,最高为87.47公斤,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大豆是我国食物结构中植物蛋白、油脂的主要供源,也是我国粮食结构性短缺最敏感的短板,年消费量60%以上靠进口。因其单产相对较低和我国人均耕地不足的矛盾,扩大生产规模受到严重制约。利用杂交技术,大幅度提高单产,是大豆科研的重要任务。鉴于大豆用种系数高,严格的自花授粉习性等原因,导致大豆杂交育种技术研究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卫保国经过33年潜心研发,在该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特别是大豆不育系异交结实和杂交种繁育两项核心技术创新上,走在世界最前列。用盖院士的话说,对于大豆杂交育种产业化,我们超前了“一小步”,但这“一小步”让我们看到了突破大豆杂交育种的前景。如何尽快把区域制种技术转化为平川规模化制种技术,是大豆杂交育种产业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3-5年内重点攻克的技术瓶颈。

大豆杂交育种研究,是省科技厅“八五”以来关注和支持的重点领域,“十二五”期间,省科技计划连续设立4个攻关项目给予近百万元的科研资助。尤其是在高效野生传粉昆虫研究、不育系繁育、高通量强优势组合选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使大豆在杂交种选育、繁育、制种技术方面达到或接近产业化指标,将为我国杂交大豆产业化、保证国家大豆生产安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