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基层村官 » 大学生村官缘何“下村难”

大学生村官缘何“下村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04-06  浏览次数:292
导读:实施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开展以来,多数大学生村官都能踏实在村工作,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得到基层干部群众广泛认可。但...

实施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开展以来,多数大学生村官都能踏实在村工作,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得到基层干部群众广泛认可。但也不可否认,乡镇借调截留大学生村官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甚至一些大学生村官被选聘之后,一直呆在乡镇,从未去过任职村,“大学生村官”下村难成为大学生村官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所在。

大学生村官下村难存在诸多因素。一方面是想下村下不去。乡镇工作任务多、压力大,但编制数量却偏少,大部分乡镇政府都存在人手不足现象。而大学生村官既“听话”又“好用”,就被当成了“万金油”。大学生村官身兼数职的现象不是个例,乡镇的党办秘书、打字员、统计员、民政专干、综治专干等等,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一个人干多个人的工作量,沉重的工作压得他们透不过气,下村自然也就成了空想。

另一方面是不想下村。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在乡镇机关工作条件好于农村,且离领导较近,更利于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于是把“被截留”当成了一种待遇。

还有的村“两委”比较排斥大学生村官,把大学生村官当成“负担”,也不愿意自己的权力受到制约,在各项村级事务里“架空”大学生村官,让大学生村官无法进入村里的核心工作,只能打杂,久而久之,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下村的积极性。

大学生村官学历高、观念新、有热情,是农村基层急需的人才,却不能真正下到农村,为农民办事,显然有悖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衷。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对大学生村官,任何不符合政策的截留、借调,都要受到追究和问责。更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让每一位大学生村官都能找到在农村干事创业的平台和价值,为他们扎根基层、造福百姓、实现梦想创造条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