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发病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属苗期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全株无收成。受害严重的植株苗期可表现症状,分蘖增多呈丛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则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新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
成株期病穗分两种类型:
①黑穗病: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穗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微管束组织。
②畸形变态型:雄穗花器变形,不形成雄蕊,颖片成多叶状;雌穗颖片也是可过度长成管状长刺,呈刺头状,个果穗畸形。田间病株多为雄穗同时受害。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雌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许多地区常将本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种病实际上是由不同病菌所产生的不同病害,应加以区别。
(二)防治方法
用25%三唑酮按照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不错;或用96%恶霉灵进行拌种,每千克种子用种1~1.5%。苗期用96%恶霉灵6000倍喷施基部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