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鄢陵县这片绿色生态的土地上,正上演着一个个化蛹成蝶的故事……
一群走出校门才几年的大学生,在最基层的乡村,努力探索,在锤炼中实现了华丽转身。
他们成功创办了一家家年产值上百万上千万元的企业,不但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且促进了就业,带富了一方百姓。
这一群年轻人,除了有激情有知识外,还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学生村干部。
2008年以来,鄢陵县先后选派538名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目前在职的391名大学生村干部中有382名成功实现创业,创业率达97%,位居许昌市第一。他们创办的企业每年创造经济效益9500多万元。
对此,中组部部务委员、组织二局局长陈向群,省委副书记邓凯,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副省长、许昌市委书记李亚等领导先后莅临该县调研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工作,对该县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群敢于创业的年轻人
鄢陵,从来都是一片充满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的土地。
今天,一群敢于创业、敢于做事、敢于成事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南宏海,柏梁镇孔村党支部书记助理。2008年,他在家人的帮助下,多方筹资500万元,租用孔村和邻近村庄500亩土地,创办了林海园花木有限公司。经过在田间地头和商海中的摸爬滚打,他创办的企业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目前企业的花木基地面积达1200亩,年创经济效益1100多万元。
南宏海本人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十杰”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党代表。去年5月,他作为全市唯一一名代表,参加了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祁帅磊,先后任马坊乡钦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副书记。2008年,他筹资28万元在徐坡村创办了陵北良种猪饲养场,如今企业生猪存栏达到4000头,年产值达2000万元。他还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30多户群众参与生猪饲养,直接安置30多人就业。祁帅磊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河南省“百优”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
马付强,陶城乡南大宋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助理农艺师,被县农业局聘为“农技指导员”。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马付强多次到扶沟、漯河、菏泽、寿光等地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并向当地的专家教授请教,对整个蔬菜行业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经过努力,马付强筹集资金建成了生态大棚瓜菜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了140个就业岗位。在马付强的示范带动下,南大宋村成为特色蔬菜种植村,新增蔬菜种植面积500多亩,使农户增收100多万元。
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村干部还有肖景丽、温鹏飞、刘鹏威……
在鄢陵县,像南宏海、祁帅磊、马付强这样的创业明星还有很多。
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村干部,为何能在基层农村成功地搏击市场经济大潮?
答案是:他们背后有当地党组织强大的支持和推动!
一个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平台
“中央提出的大学生村干部五条出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通过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调查,结合鄢陵实际,我们认为,五条出路中的最佳出路是自主创业。”鄢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晓东说。
范晓东认为,推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鄢陵有优势,对鄢陵有裨益。一是鄢陵花木生产、畜牧饲养等民营经济较为活跃,创业基础较好;二是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成功后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添砖加瓦;三是依靠农业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村干部能扎根农村,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为此,该县高度重视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制定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各乡镇党委也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创业。
分管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鄢陵县委组织部正科级组织员刘会峰告诉记者:“我们首先帮扶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并通过‘三个到位’强化创业保障、‘三项支持’优化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