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莫让“走后门”卖粮伤了粮农心

莫让“走后门”卖粮伤了粮农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5-11-17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175
导读:今年以来,产粮大省河南丰收之后遭遇卖粮难,排队卖粮常态化,局地甚至出现了走后门卖粮现象:每车给验质员500元好处费,直接就...

今年以来,产粮大省河南丰收之后遭遇卖粮难,排队卖粮常态化,局地甚至出现了“走后门”卖粮现象:每车给验质员500元“好处费”,直接就能验质过磅。这种卖粮怪相令国家惠农政策打折扣,直接损害到农民利益。对这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理应严惩,让政策红利真正回到农民手里。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100多亿斤。有关方面预计,2015年粮食产量将再创新高,由此实现“十二连增”。在连续丰收背景下,国有粮食仓储缺口越来越大。以东北地区为例,其在秋粮上市前整体缺口约600亿斤,有些地方甚至连搭建简易仓的土地都难找。

从表面上看,仓储压力大是因,导致农民卖粮难甚至“走后门”,但反过来看,仓储压力大也是果,因为随着国家粮食收购价格的逐年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断高涨。就小麦而言,从2006年启动托市收购以来,价格从当时的0.68元/斤涨至现在的1.18元/斤,几乎翻了一番。另外两大主粮品种稻谷和玉米,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农民打的粮多了,而仓容又相对不足、甚至成为稀缺资源,卖粮难的现象自然难以避免;而如果监管不力,部分库点工作人员便会找到借机“寻租”、侵害农民利益的空间,让国家本来希望农民赚到的钱,实际上装进某些人的口袋。

要破解现阶段的卖粮难、杜绝需“走后门”卖粮等涉及腐败的收购乱象,短期需要盘活仓储资源、增加仓容供给,并且加强对于验质员等粮食收购人员的监管,防止“靠山吃山”。长远来看则应创新粮食收购模式和经营方式,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