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农民影像梦:活跃在云南田间地头的乡村影像记录者

农民影像梦:活跃在云南田间地头的乡村影像记录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4-16  来源:云南网   浏览次数:528
导读:首先是农民,其次才是乡村影像记录者快乐的斯南尼玛尔青在泸沽湖畔拍摄拍摄现场的李卫红和扎西《身边的塑料垃圾》剧照手持DV机的...
首先是农民,其次才是乡村影像记录者

快乐的斯南尼玛

尔青在泸沽湖畔拍摄

拍摄现场的李卫红和扎西

《身边的塑料垃圾》剧照

手持DV机的王中荣

黝黑粗糙,皮肤有些龟裂,掌中甚至还有不少陈年的老茧;这双手,勤劳而朴实,拿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土里刨食,握皮鞭行走山间放牧牛羊;这双手,温和而灵巧,能用镜头拍出令人惊艳的影像,能让观众为之欢欣与悲伤;这双手的主人不是专业摄影师也不是出名的大导演,就是一双地地道道农民的手。

13年来,随着“乡村影像”计划的大范围推广,在云南的田间地头便多了这样一群乡村影像的记录者,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摄像机,他们“首先是一个农民,其次的身份才是乡村影像记录者”,当然“生计问题必须解决”,农忙种地,农闲拍片,就这样,来自不同村寨,不同民族的村影像记录者们以自己独一无二的视角记录下自己身边故事。

小贵的《麻与苗族》、斯南尼玛的《虫草》、尔青的《老祖母屋卖了》、王中荣的《嫁女送亲》……

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摄像机的他们已完成了多部纪录片,他们用业余的手法记录身边的一切,他们用朴素的目光探讨着人生与现实,他们用充满情感的影像,温和有力地守望着这片乡土……

生存与理想间的进退

“首先是一个农民,其次的身份才是乡村影像记录者,生计问题必须解决。”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白玛山地文化中心研究员、“云之南”影展策展人郭净说,像小贵这样拍摄计划受经济条件制约的情况很普遍,现在约有一半受训学员还在坚持拍摄。

文山县薄竹镇烂泥洞村,初春的狂风卷着枯叶在山间呼啸而过,骑着摩托的男子缩了缩脖子,风长了眼睛一般,拼命往线衫上那个不起眼的小洞里钻。他叫侯文涛,熟人都唤他“小贵”,文山青苗,今年29岁,在离家很远的红旗林场当临时消防员,每个月只能回家两天。

颠簸1个小时后,到家了,半山腰上那座孤零零的砖房就是他的家,房子盖起来后再没余钱粉刷,裸露着锗红底色,一盏昏黄的灯是唯一光源。屋中点起一堆火,折断的树枝干柴噼里啪啦燃烧着,一家人围坐下来,小贵开始给孩子们分发零食。

“你在外面越来越年轻,我在家里苦得越来越老,现在是娃娃还小,娃娃大了你肯定就要把我甩掉了。我敢打赌!”妻子刚洗过澡,一边梳头发,一边用苗语赌气地说,1988年出生的她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但斜着眼嘟起嘴的神情却依然显得稚气。

火光映照着妻儿的脸庞,屋里只有娃娃吃零食的吧唧声,男子笑得很憨厚“你说你这个人,总是瞎说。”不过他的心里,则是满满的内疚,在外工作其实只能混个温饱,他更多空闲时间都投入纪录片的拍摄,孩子、庄稼、家庭的重担压在妻子肩上。

2006年的一次机缘巧合,小贵加入“乡村影像”项目,斜背着DV机记录苗族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农村里人,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是非常好的。”小贵说,在家乡和自己一样出身的年轻人通常有着两种命运:要么在贫瘠的土地里刨食,要么在陌生的城市里漂泊。这个早年因家贫被迫辍学的年轻人,突然发现有了DV机,自己也可以做很多事。拿到项目补贴的经费,他耗费3年时间调查走访拍摄出《苗与麻》,处女作获得的评价远超预期。

“我的片子去越南参加过展映,在世界人类学大会上播放过。”小贵小心翼翼地展示着各种参会证件,突然欲言又止,他说纪录片这个事,自己是有理想的,但讲出来肯定会被笑。

但理想是多么奢侈啊,3个孩子吃饭上学样样都是钱,家庭负累不允许他“做梦”,在短暂接触乡村影像后,他到昆明的银行当过保安,还是放不下纪录片,干脆辞职回文山,边打临工边拍片。这一次回家前,林场还没发工资,他四处借钱,刚张嘴就被拒绝,最终只带回了100块钱。“再这样下去,真要变成村子里最穷的一家了”,小贵决定暂时搁置理想,解决生计问题。

郭净进行过不完全统计,13年间逾百人接受过“乡村影像”的技术培训,每一次培训后,都会有不到一半的学员放弃,原因五花八门,有的人在忙自己的事情,有的人对拍摄找不到方向,不感兴趣,或者苦于没有设备,受经济状况制约是主因之一。

DV机、锄头、耕牛的缘分

在学界、NGO的推动下,目前云南省已有汉、苗、摩梭族、瑶族、藏族、傈僳族、怒族、布朗族等10多个民族的村民、牧民参与计划,在学员的挑选上,“缘分和机遇”起了很大的作用。

37岁的王中荣是昆明沙朗乡台磨山村村民,从昆明出发,搭乘轿子雪山旅游专线走30多公里就能到,村里有55户人家,几乎全都是大花苗,都信仰基督教,婚丧嫁娶很有特点,自2000年起,就有不少“外人”进村拍摄。

尤其到每年的感恩节,教徒家庭会将家中去年收获的最好的粮食奉献出来,一同分享,桌上堆满了金黄的玉米、土豆、吃食,这一天,大家都会穿上最漂亮的民族服装,然后牵手祈祷,感恩,唱诗……这场景让外来人眼睛都直了,捡到宝一般感叹:这太有意思了!然后就是不停地拍照,摄像。

“我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留个底,不然以后没了难道还要反过来跟外人讨要么?”2004年,王中荣到昆明购买了一台三星的DV机,一台“三手电脑”,热心的电脑店老板免费帮他安装了一款实用的视频编辑软件。这次“大出血”共花了3000多块,远超家中一年的总收入,老王也因此一夜间多了好几个债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