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政策 » 甘肃省静宁: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甘肃省静宁: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8-11-10  浏览次数:2766
导读:“上学难,学生因陪读现象导致劳动力流失”“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九年义务教育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实效,...
 “上学难,学生因陪读现象导致劳动力流失”“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九年义务教育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实效,让每一位学生能出彩、有本领”……

扶贫先扶智,教育当先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六盘山片区特困地区和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静宁县,2017年底尚有未脱贫贫困人口6.03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1.49万人,在扶贫“精”字当头的思路下,静宁县政府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实现了教育扶贫全链条无缝衔接,盲区、难题迎刃而解。

家门口有了新学校

“家门口有了幼儿园!”这一消息让静宁县红寺镇魏沟村的村民们兴奋不已,常年为孩子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村民李军长也成为家门口幼儿园的首批受益者,其子女李维强、李果果分别在幼儿园中班和小班就近入园,并且均享受甘肃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减免保教费政策。

据红寺镇教委主任吕长世介绍,魏沟村幼儿园是静宁县今年依托革命老区“两市一县”行政村幼儿园建设项目之一,魏沟村学校(幼儿园+小学)总投资112万元,新建幼儿园园舍274平方米,设活动室2间,保教办公室2间,硬化室外活动场地200平方米,配备教具91台,购置保教和生活设备189余件(套),并配套完成校园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于今年2018年3月开工建设,秋季开学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该幼儿园设大、中、小教学班各1个,在园幼儿8人,保教人员2人。

曾经,因为贫困四面土墙围成的架子房是静宁县绝大多数教学点的标配。“石头、泥巴和石灰垒就,墙体呈土黄色,地面凹凸不平。”教龄30余年、前后任教10多个教学点的孙维俊老师描述道。

作为一个财政“穷”县,静宁对教育,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的教育投入却毫不吝啬。静宁县按照“有利于利用富余的校舍和师资,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有利于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分级管理”的原则,2014—2017年累计投入资金7700万元,采取改建、合建、联建、独建“四种模式”,建成行政村幼儿园149所,一次性高标准为每个新建园配备价值10万元的多媒体设备、绘本图书、滑梯草坪等保教设备,实现了有需求的行政村和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确保所有农村适龄幼儿都能就近入园。

“以前,村里的适龄孩子要么不读幼儿园,要么家里人带到城里去读幼儿园,一个劳力就只好去陪孩子读书了,现在村里有了幼儿园,娃娃可以在家门口上学,既方便了孩子,也让家里的劳力可以在家踏实干活。”村民王小刚乐呵呵地说。

“今年,我们计划在原安乡、三合乡、甘沟镇、古城镇、界石铺镇、余湾乡等乡镇建成16所农村日托制幼儿园,2019年计划改建日托制农村幼儿园20所,到2020年实现有日托需求的农村幼儿园全部日托,在农忙时节按照家长意愿进行日托,将农村幼儿家长从接送孩子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参与脱贫攻坚产业,增加家庭收入。”静宁县分管教育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景春说。

因贫失学成了历史

梁上拾是静宁八里镇初中的一名学生,其姓名的寓意是八里镇的一位贫困老人在一道山梁上捡拾来的。

10月17日,静宁县县委书记王晓军在走进刚刚开业的县老年福利中心慰问贫困老人时,当了解到在八里镇初中读初一的孤儿梁上拾与收养自己的老人一同住在该县老年福利中心时,王晓军当即电话联系教育部门,尽快落实孩子的转学问题,要求教育部门把梁上拾从八里初中转到县老年福利中心附近的中心就读,并为孩子更名为梁尚实,鼓励孩子要不卑不亢,努力学习、尚德崇实,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这只是静宁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因贫失学?都成历史啦!”数位校长都表达了类似观点。这个曾经初中辍学率达到5%的县,近几年在九年义务免费教育资助体系下,因贫失学学生全面消除。为了确保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该县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进校入学、接受教育。

9月的界石铺镇朱山村,用乡亲们的话说就是村里有一件大喜事——蒋娜娜要去南开大学读书了。娜娜遭遇了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家庭变故后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身边没有父母督促,孩子有厌学情绪,乡村干部及教师得知情况后,对蒋娜娜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她树立信心,鼓励她努力学习、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2018年娜娜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南开大学录取,如今在南开大学的校园里为自己的另一个梦想而奋斗。

“扶贫还需扶志,否则极有可能再度返贫;扶志,教育大有可为。近年来,通过教育使一大批农村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女跳出农门、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从根本上消除了贫困根源,这些学子经过在高校学习深造后,一部分走向全国各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一部分回乡工作、投资、创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教育反哺农村、助推精准扶贫的功效得到充分体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吕锦鸿说。

有了知识就能改变命运

毕业于职教中心151班的学生王伏帅,曾经心里就想着通过学习一门技术改变家庭贫穷的面貌,在职教中心读书期间,通过所学知识在家里建起了3个日光温室,在她的精心指导和父亲的料理下,栽上了油桃和杏子,利用反季节栽培,家里的收入增加了3-5万,再加上苹果产业的稳定收入,家里的房子翻新了,在村里成了第一批脱贫户。

王伏帅将学到的课堂知识和生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和经验的交汇融合,达到理实一体的效果,还经常在田间地头热心去培训和指导邻居种植技术。10月22日,她的故事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面对全国电视观众,她说:“自己既追逐了最初的梦想,学习自己喜欢的园艺专业,掌握园艺技术,也能服务社会,感到很欣慰。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各项资助政策,也感谢学校的教育和专业老师的栽培之恩,不言放弃,努力前行。”

“一人稳定就业,全家整体脱贫”在静宁像王伏帅这样的家庭很多。过去的2017年对于治平乡安宁村的贫困户柴永年可谓喜事不断,柴永年由于家中要供3个孩子上学,从而陷入贫困。当地政府为他争取到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帮助其发展苹果产业,解决无收入的问题;为孩子申请了助学贷的,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如今,苹果产业发展良好、儿子就业不愁,柴永年一家也摘掉了脱贫户的帽子。大学毕业的儿子柴丰丰考取了特岗教师,大字不识的老柴对教育改变贫困的命运有了更深的体会。他说:“知识不仅改变了娃娃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家庭的命运。”

静宁县职教中心校长王多利说:“我们整合各类项目培训资源,依托县职教中心专业师资和实训基地优势,把职业教育和苹果、建筑、养殖等富民产业深度融合,对接市场需求,每年开展劳务品牌项目、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6000多人次,使受培训者务工有技术、务农有出路、创业有思路,有效提升了劳动者整体素质,真正实现了就业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做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据了解,静宁县职教中心在办好现有授渔计划班、高铁方向班等订单班的同时,2018年与上海大众有限公司、中国电子长城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等10家企业、6所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秋季学期开始举办3D打印班、移动电子商务班等20个订单培养班,优先满足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学需求,并计划2019年建成的鲁班工匠室、电工实训基地等10个通用培训平台,实现精准招生、兜底招生,将贫困户适龄子女全部纳入职业教育订单式培训范围,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使其就业有渠道、致富有技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