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小麦市场整体呈现“窄幅震荡、涨跌两难”格局,主产区普麦价格稳定在2420~2460元/吨,部分地区较上月下跌5~10元/吨。从供应端看,新麦稳产供应无忧,高温抬升存粮风险,贸易商出货积极;从需求端看,面粉消费处于淡季,企业开机率维持低位,新麦采购积极性一般,与此同时,玉米价格走弱抑制小麦饲用消费。政策端:“托市”支撑麦价,河南、安徽、河北等地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360多座收储库点共同构建市场底部支撑。优麦价格“一枝独秀”,“新麦26”价格维持在2800元/吨左右,与普麦价差近400元/吨。
麦价走势:普麦偏弱 强麦恒强
普麦“先抑后扬”。截至7月25日,主产区普麦主流进厂价格:河北2440元/吨,河南2410~2440元/吨,山东2430~2450元/吨,江苏、安徽均为2440元/吨。整体来看,各地价格均在2420元/吨上下徘徊,走势较上月整体稳定。
上中旬麦价阴跌。7月面粉消费进入淡季,加之玉米价格下跌拖累,普麦价格一度出现10~20元/吨跌幅,跌至2400~2440元/吨区间,河南和河北部分政策粮挂拍采购出现折价成交,麦价表现低迷。
下旬麦价开启反弹。受玉米价格回升带动,小麦饲用采购再次增加,叠加月末降雨阻碍物流等因素影响,7月20日后山东、河北等地面粉企业提价5~15元/吨。至月末,市场趋于稳定,仅有少量面粉企业调价,且幅度均不超过10元/吨,显示市场多空力量趋于平衡,行情处于僵持阶段。
强麦“一枝独秀”,延续强势表现。截至7月29日,新乡地区“师栾02-1”报价飙升至2860元/吨,“津强11”达2840元/吨,新乡五得利优质麦“师栾02-1”带票价格上调至2860元/吨,“津强11”为2840元/吨,“郑麦369”为2580元/吨,“新麦26”为2770元/吨。一类优麦与普麦价差扩大至400元/吨左右。
2023年以来新麦26和普麦价格走势图
国内需求:面粉消费淡季 饲用优势减弱
面粉消费不旺,采购积极性一般。当前面粉消费市场持续降温,一方面,随着传统消费淡季的到来,学校、餐饮等机构的大宗集中采购需求显著减弱;另一方面,面粉销售节奏放缓,市场流通不畅。受此影响,面粉企业开机率降低,维持在35%左右。
玉米价格回落,小麦饲用优势减弱。7月玉米价格整体呈现“高位震荡-持续回落-止跌企稳”走势。7月3日价格达到当月高点2435元/吨,7月10日小幅回调至2425元/吨,表现为高位震荡;中旬价格持续走低,最低降至2405元/吨,累计下跌逾30元/吨;进入下旬,玉米价格止跌企稳,在2410元/吨附近窄幅波动,短期缺乏明显的上涨或下跌驱动,市场进入僵持阶段。玉米现货价格较6月回调,进口玉米拍卖落地是此轮下跌的导火索。政策信号引发基层粮商对未来行情走势的担忧,促使粮商加速出货以锁定利润。东北地区部分深加工企业门前到货量亦罕见攀升至单日200多车次的高位。
此外,生猪供应过剩、猪价承压下跌,环比降3.51%,养殖利润收缩抑制饲料消费,叠加玉米价格下降,综合导致小麦性价比优势减少,饲用替代阶段性下降。
后市:麦价持续筑底 酝酿结构性机会
国内方面,托市收购持续扩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小麦市场底部形成强力支撑。国际方面,全球小麦丰产,库存消费比高位徘徊。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新预测,2025年度全球小麦、玉米和大米丰产,带动谷物产量创历史纪录。2025/2026年度,小麦消费量8.01亿吨,库存结余量3.21亿吨,全球小麦年度库存消费比依然接近40%,处于较高水平。
结合当下小麦市场的供需、消费、政策等多重因素综合研判,8月起小麦市场大概率将延续供需僵持、价格震荡的走势,短期内以小幅波动调整为主,中期存在结构性机会,需重点关注托市小麦拍卖。
利多因素包括政策支撑有力、消费旺季临近;而利空因素则集中在终端消费疲软、玉米替代优势减弱、政策轮出压力尚存。关键窗口期可能出现在8月中旬至9月,届时学校陆续开学有望带动面粉消费回升,储备收购持续推进有望带动小麦价格阶段性回暖。若玉米丰收价格下跌,则会使得小麦饲用减少,以及可能在10月出现的托市小麦拍卖,将限制麦价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