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杨龙刚表明来意,立刻就遭到了陈晓杰的拒绝。陈晓杰本来就是做馒头生意的,本来就想让馒头卖得好,根本就不可能给杨龙代卖煎饼。虽然被拒绝,但是杨龙认定了这个红火的市场,更认定了陈晓杰。他一定要让陈晓杰代卖他的煎饼。这天,杨龙一直到中午都没有离开,他不停地在陈晓杰的摊位附近转悠。他看准了一个时机,做了件让陈晓杰无法拒绝的事。
杨龙:我一边看着表,一边看着人,基本上人最多的时候,应该是在11点到12点,这时候这个馒头卖得是最多的,最忙的时候。
陈晓杰: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了,吃饭也没怎么有时间。
杨龙:我就这时候,我就把塑料袋一撑,给她送上去了,她就顺理成章地就放下了。
杨龙每天都在陈晓杰最忙的时候,帮她撑塑料袋,这一撑就撑了3个月。然而杨龙心里想的,却不仅仅是撑塑料袋那么简单。
杨龙:我自己的煎饼还卖不动,我在这撑塑料袋。通过我撑塑料袋,我一边在这研究,一个馒头能赚五分钱,她一天能卖八百个馒头的话,也就赚个四十多块钱。
正因为这样,杨龙对他的煎饼更自信了。一天他拉了200斤煎饼放到了陈晓杰的店面里让她试着卖一卖,而且还耐心地给陈晓杰算了一笔账。
杨龙:一斤煎饼赚5毛钱的话,一天卖200斤,能赚100块钱。一天赚不上一百块钱的话,我到时候一天我过来给你一百元钱。
陈晓杰:我就想,这人已经把这事做到这种程度了,无论如何这煎饼我肯定得给他卖卖试试。
杨龙看到陈晓杰同意帮他卖货,他就知道自己的煎饼肯定不愁销路了。果然不出杨龙所料,三天后,正在加工厂里干活的他,就接到了陈晓杰买煎饼的电话。
陈晓杰:咱们卖货是为什么,对吧。就是找一个好的货,能吃出回头客来。然后就给他打电话,然后就让他送货了。
陈晓杰卖煎饼一天能赚100元,杨龙也能从中赚到40元。杨龙的煎饼生意从这里开始了。紧接着,杨龙借助解放广场农贸市场的名气,在大连迅速扩张。他还用积攒的5万元钱,买了一辆二手小汽车。他开着这辆小汽车,在大连的大街小巷里穿梭。杨龙告诉记者,他脑子里的地图很特殊。
杨龙:我的地图,整个大连的地图,哪条街,哪条线,全部是由农贸市场构成了无数点,组成了我脑子里这张地图。
地图上的红点就是杨龙当时卖煎饼的农贸市场,到2009年,已经有100多家。这一年杨龙把一斤煎饼的价格提高到5元钱,年销售额达到了150多万元。但就在这个时候,杨龙做了一件别人都不理解的事,这件事差点断了自己的后路。
杨龙打小就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对母亲说,他要做一个大买卖,卖煎饼。到2009年,杨龙果然把煎饼卖出了150多万元的销售额。他的煎饼在市场上很是畅销。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却了解到,2010年的一天,十几个经销商来到了他的煎饼加工厂,几乎快要和杨龙翻脸了。
这是杨龙的煎饼加工厂,2010年5月的一天,加工厂里一下子聚集了十几个经销商,大家都在抱怨杨龙。
李西利经销商:这个货肯定给你供上,结果没给供上,这一个星期。
李世彩经销商:他说马上到,马上到,天天就是马上到,你和他急也无用。房租、摊位钱,也就指着这个挣钱,为了养家糊口,这就是说实话。
当时,杨龙已经一周没有给经销商供货了。其实,当时杨龙手上不是没有煎饼,而是把手上积压着的5000斤煎饼给员工吃了。连着一个星期,食堂一天三顿,顿顿吃煎饼。杨龙也只好带头跟大伙一起吃。
郭允霞员工:让大伙自己吃,自己吃我们能吃多少啊,吃不了,那就在家里堆着,在家里堆着上火啊。
李成波员工:卖出去也可以卖,但是说他不让往外出货,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煎饼能卖出去,为什么不卖?
杨龙有煎饼,他为什么宁可让员工的员工吃掉,也不卖给能让自己赚钱的经销商呢?
杨龙:虽然这个煎饼一个星期都没卖,但是我心里面有一个计划,如果我这个计划实现了,我的产量比以前要多好几倍,质量而且比以前好得多得多。
原来,就在2010年3月的一天,正在发货的杨龙接到了一个来自沈阳的电话,对方一张口,就问能不能每天供3吨货。
杨龙: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因为我干了那么多年,我认为煎饼只能用斤来算,我突然听说这个煎饼,那么薄的一张煎饼,他给我用吨来算,给我吓了一大跳。
这个就是摊煎饼的火鏊子,像这样的鏊子,杨龙当时一共有20个。工人们在摊煎饼的同时,还要一边添柴火控制火候。不但卫生条件差,而且产量低。一天最多也只能生产1000斤左右。远远达不到对方的要求。
其实,杨龙心里早就预感到,这样不是长久之计。正是这个电话,刺激了杨龙。
杨龙:我想把煎饼做大。我就试一试,我如果还和以前一样,用小作坊的方式干煎饼的话,咱就不干了。
说干就干。2010年3月的一天,杨龙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五十多万元,又从朋友那里借了一百多万元,建起了105个油鏊子。然而这种油鏊子原本是烘干木材用的。杨龙孤注一掷,如改造成功,他预计每天的产量将达到5吨。
杨龙:这就是咱弄的导热油的鏊子,用下面这些管道就是把导热油加热了以后,传输到这个鏊子上,这个鏊子看着是表面的一层鏊子,其实这个鏊子里面都是盘的一层管道,一圈一圈在这跑的。温度也是特别均匀的。
2010年5月,杨龙觉得油鏊子大功告成,赶紧召集工人加工出了5000斤煎饼。然而第二天一早杨龙就接到了厂长王远华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