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人物 » 冯继昌:致富不忘乡邻 返乡助力脱贫

冯继昌:致富不忘乡邻 返乡助力脱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9-10-28  浏览次数:396
导读:暮秋的艳阳洒向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高山深林,县城南部一条弯弯绕绕的村路沿着河道伸向群山的怀抱。山沟里的龙潭村依山傍水,...

暮秋的艳阳洒向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高山深林,县城南部一条弯弯绕绕的村路沿着河道伸向群山的怀抱。山沟里的龙潭村依山傍水,清新幽静,街道干净整洁,房舍错落有致。走进村里,处处可见忙碌的景象。食用菌种植园里,村民正加紧施工铺设管道。远处的沟边地头,村民正在整地修墙。


然而在过去,因为地处偏远,龙潭村村民外出要走河滩、绕山坡,仿佛与世隔绝,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思想闭塞,是“十三五”深度贫困村,也是全县的“老大难”。


“自从冯书记回村,村里经常有活儿干,不出村就能挣钱。”村民于长林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外出打工了。他说,最近五年,村支书冯继昌带领全村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食用菌种植和旅游业,村子越变越好,跨出了贫困村行列,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龙潭村快速发展的五年正是冯继昌回乡担任村干部的五年。


今年50岁的冯继昌是土生土长的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龙潭村人,23岁离家到秦皇岛市里打拼,创办了自己的企业。2014年,龙潭村党支部换届,迫切需要一位有能力的村干部带领全村谋发展,走出贫困,一些老党员和村民找到冯继昌,请他回村参加竞选。


“我过上了好日子,山里的乡亲们却还生活在贫苦中,我应该为他们做些事。”眼见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村里却还是贫穷落后的样子,巨大的落差让冯继昌毅然放下年产值千万的企业,回到村里。


“新书记能给村里带来变化吗?”全村435户1275名村民的目光都聚集在冯继昌身上,有期待也有质疑。


搞建设不能没有资金,然而龙潭村集体不仅没有钱,还欠着20万元的外债。面对困境,冯继昌先后自掏腰包100多万元,同时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对口帮扶单位、科技院校、民营企业等社会帮扶资源。在他的带领下,党员们纷纷集资垫资、投工投劳。2015年以来,他带领干部群众先后完成河道水坝、道路桥梁、绿化亮化等各类建设项目40余个,修建水泥连村路10.8公里,为30户91名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搬迁。


最近,住在扶贫搬迁小区的村民马青东为家里添置了双开门冰箱,从沟岔里的泥瓦房到村中心位置的二层楼房,马青东的幸福感满满。他说:“为了让我们住得好,冯书记说服家人,让出了自家土地,在村里最好的位置给我们建房,我们心里很暖。”


道路畅通了,村里环境美了,困局打破了,人心聚拢了,乡亲们赞叹连连:“有这样的书记,咱村有希望。”


有了好环境,更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从苦日子里走出去的冯继昌清楚,让216户623名贫困村民脱贫,关键要发展扶贫产业,帮助贫困户提升“造血”能力。


根据村里情况,冯继昌请来高校专家,开展板栗剪枝技术培训,提高传统板栗种植产量,并组织致富带头人集中收购板栗,稳定价格。过去需要走街串巷动员的技术培训成了“香饽饽”,村民争先恐后学习管理技术,收入逐年增加,今年全村板栗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另一方面,他为村里引进食用菌栽培项目,建起食用菌产业园,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收益分红覆盖全体贫困户。为近百名贫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每人每年有工资收入1万至1.5万元,成为扶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和历史遗存,冯继昌还带领党员干部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目前,龙潭杏花节、峡谷漂流、特色牧场、龙潭风情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农家乐园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已初具规模。今年,龙潭村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余万元,直接带动8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我的中国梦就是让村子越来越美,让全村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冯继昌的带领下,如今的龙潭村不仅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更“翻身”跃居全县发展前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