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创富 » 老木匠与小乳瓜——一位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城乡变奏曲

老木匠与小乳瓜——一位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城乡变奏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20-04-02  浏览次数:123
导读:48岁的杨发曾经以为自己会一直在城里当木匠、干装修,最后当个城里人。他没想到,有一天他会回到村里,从小乳瓜身上找到致富的“...

48岁的杨发曾经以为自己会一直在城里当木匠、干装修,最后当个城里人。他没想到,有一天他会回到村里,从小乳瓜身上找到致富的“密码”,带领全村人踏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路。


杨发来自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寨子村,从1992年高中毕业开始,他就在武威市打工了。


杨发不想回村是有原因的。他说,曾经的寨子村,几乎都是土坯房,连瓦都没贴。村子里没产业,种小麦、玉米,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


2009年,杨发有一次回村,村里人看他“脑子活、看得多”,想让他带着村子发展产业,就劝他留下。“起初我不想干,因为城里一天能挣200多元钱,而且当时我不干庄稼活已经十几年了,也不知道咋干呢。”他说,后来,大家劝他先干一年试试,他就当了村文书。


尽管对农业一窍不通,但杨发做什么事儿都有一股倔劲。他想,既然应承了村民们,就一定要把村子里的产业搞起来。


看书、查资料、下地……用了各种方法“补课”的杨发,在做足功课后,锁定了寨子村的发展方向——小乳瓜。


“我们西北高原这边大多是沙性土壤,渗水性好,寨子村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种出的小乳瓜脆、甜、品质好。”杨发一说起小乳瓜,话匣子就打开了。


刚开始,村民们都在观望。杨发先说服他所在村民小组的61户人集资建起32间大棚。这一年,小乳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可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是亏了本。由于销路没打通,小乳瓜每公斤2角钱都乏人问津。


从2010年开始,杨发不断参加各种农业博览会,逢人便推销家乡的小乳瓜。终于,2012年,寨子村的小乳瓜一炮走红,打开了甘肃及周边地区的市场。市场价达到每公斤10元。


乡亲们尝到了甜头,杨发也再次当选村干部。他索性打消回城的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100座、300座、700座……一座座温室大棚在寨子村拔地而起。


“种1亩小乳瓜顶20亩小麦,现在几乎每家都有大棚,全村共有800多座了。”杨发说。去年,全村户年均收入7万元左右,合作社为村集体增收280余万元。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如今的寨子村,桃红柳绿,村民忙碌,好一派“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幸福画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