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创富 » 山西一村农民收入翻番记:从世代种玉米到家家有大棚

山西一村农民收入翻番记:从世代种玉米到家家有大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20-06-21  浏览次数:176
导读: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东贾村连片成群的蔬菜大棚。 向峥 摄中新网长治6月19日电 (李庭耀)19日,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东贾村连片成群...

山西一村农民收入翻番记:从世代种玉米到家家有大棚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东贾村连片成群的蔬菜大棚。 向峥 摄

中新网长治6月19日电 (李庭耀)19日,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东贾村连片成群的几百座蔬菜大棚里,村民们正在采摘西红柿,这里每天要向城市运送100多吨西红柿。曾经世代种玉米的村民为了致富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家家有大棚,人均年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到现在的20000元左右,翻了几番。


东贾村每天要向城市运送100多吨西红柿。 向峥 摄

东贾村每天要向城市运送100多吨西红柿。 向峥 摄

东贾村村支书、村主任陈雪亮今年52岁。他在年轻时只身一人去长治市打拼,后来开办了一家大型窗帘装饰公司,成为村民们眼里的致富能人。2008年年末,东贾村“两委”换届,该村1200多名选民中,就有1000多人推选陈雪亮为村主任。在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期盼中,陈雪亮回到村里。

“我们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产业。”陈雪亮介绍,东贾村地处丘陵地带,村民们世世代代种玉米,2008年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000元。东贾村交通便利,想致富就要在农业产业上动脑筋。当上村主任不到一个月,他就一人前往山东寿光考察蔬菜大棚种植。

为了改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半个月后,陈雪亮又带领100多名村民前往山东寿光,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并聘请寿光的技术人员到东贾村传授大棚种植技术。“真是大开眼界,同样一亩地,跟人家的收入一比,我们简直就是白干。”东贾村村民王忠斌说。

山东寿光参观归来,村民们的热情被点燃。2009年3月,东贾村开始开始兴建大棚。村民缺资金,陈雪亮就帮大家跑贷款;地里没水源,他就兴修水利,打造滴灌工程;建大棚没原料,他就垫资购买材料。

“建大棚时,村里家家户户出劳力,当年就修了102座大棚,包给了100多户村民。”陈雪亮说,如今,东贾村已有500座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等。家家户户有大棚,这里无论什么季节都是一派繁忙景象,一箱箱蔬菜被搬上车,运往城里。


东贾村的冷链物流项目和仓储项目正在建设中,下一步可以进行蔬菜深加工,比如制作西红柿酱、腌黄瓜,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还能抵御市场价格波动。 向峥 摄

东贾村的冷链物流项目和仓储项目正在建设中,下一步可以进行蔬菜深加工,比如制作西红柿酱、腌黄瓜,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还能抵御市场价格波动。 向峥 摄

陈雪亮介绍,目前长治地区西红柿、黄瓜的定价权就在东贾村,村里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0000元左右。村民崔琴英家原来种植玉米,如今每日在自家大棚里忙活,收入早已翻了几番。

“现在种植蔬菜的不止东贾村,市场饱和以后我们靠什么发展?”陈雪亮说,这就需要做优做特,延伸农业产业链,东贾村的冷链物流项目和仓储项目正在建设中,下一步可以进行蔬菜深加工,比如制作西红柿酱、腌黄瓜,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还能抵御市场价格波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