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泗县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帮助有自主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业,迈上脱贫致富快车道。
养牛过上“牛日子”
走进泗县黄圩镇巩沟村巩培胜家的牛棚里,11头西门塔尔牛映入眼帘。“这种牛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脱贫户巩培胜边给牛喂食草料边介绍他的“牛宝贝”。巩培胜每天喂食两次后,还要牵出牛圈遛遛,用他的话来说,是为了给牛消食,促进成长。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巩培胜离当初想依靠养牛过上“牛日子”的目标越来越近。“去年十头牛,一共卖了十几万块钱。赶上行情好的时候,一头牛最高可以卖两万块钱。他说:“算下来也有二十多年了,这辈子都和牛打交道,技术熟练了,和牛也有感情了。村里也有人想学我这门技术,我准备带动他们一起养牛,大家一起奔小康。”
羊倌致富奔小康
在黄圩镇时邵村时西金的羊棚里,他刚端起喂食的羊盆,准备放入饲料和豆糠,30只山羊咩咩叫个不停奔向他。看着一场激烈的“抢食大战”,他脸上挂满笑容:“去年7只羊卖了一万多块钱,我这些羊能值五六万块钱呢!”
“黎明即起,洒扫尘除。把羊圈卫生清理干净,备足饲料和豆糠,定期喂食杨树花预防羊瘟。”时西金说,他每天和山羊一起就非常快乐。时西金2014年因病致贫,但他一直不忘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在脱贫攻坚政策帮扶的基础上,他潜心钻养羊技术,从起初养的6只羊到如今的30只羊,每天早起晚睡,依靠自己摸索养羊技术,这技术成为他多年来养家糊口的“金钥匙”。
小蜜蜂酿出甜美生活
儿时的一场大病致使丁修林股骨头坏死,肢体三级残疾,妻子听力一级残疾,孩子正在读书,生活的重担压弯了他原本就瘦弱的身躯。“残疾不是不努力奋斗的理由,我要给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原本接触过蜜蜂养殖的丁修林开始重拾技艺,一步一步地摸索着自己的致富之路。
“俺家的蜂蜜都是纯天然的,你们不用尝,闻闻味道就知道了,俺不知道什么添加剂,更不会去加。”说道自己蜂蜜的品质,丁修林脸上充满了自信。他的30多箱蜜蜂,年产量2000斤左右,每斤平均30元,除去成本,每年养蜂能增加收入3万元左右。
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少顾客不顾路途遥远开车过来,只为一罐纯天然的蜂蜜。通过自己的努力,2017年丁修林顺利脱了贫,开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这老头太能干了,自己养了这么多蜜蜂,种了近20亩地,又养了10几只羊。”谈到贫困户丁修林,丁湖镇丁陈村扶贫专干凌默心中充满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