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中旬起,湖南遭遇了入汛以来范围最广泛、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减轻农业损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扛起救灾补损重任,成立15个救灾补损技术指导服务专家组,每个专家组对接2-3个重点受灾县市区,制订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指导落实落细,为受灾地区农业生产恢复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农技专家深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资料图
7月5日开始,湖南省大部地区进入高温少雨阶段,后期发生高温干旱的风险较高。对此,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大豆研究室、玉米研究室的专家先后奔赴株洲市攸县、岳阳市汨罗市、益阳市南县、常德市安乡县等地开展汛后农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服务,分析研判当前气象条件对大豆、玉米生产的影响,制定出相应的田间应急管理与技术指导服务建议。
在攸县蔬而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青贮玉米生产基地,由于近期持续的高温晴热天气,春玉米开始出现高温逼熟现象。专家们与公司负责人丁建兵进行了交流,建议充分利用当前天气晴好等有利因素,加快春播青贮玉米的采收进度,及时翻耕整地、清除杂草,争取在7月底前完成秋播青贮玉米,并在播种后适时灌水,以利出苗。
在汨罗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由于大豆、玉米前期遭受多次水淹,专家们建议对受灾较轻的茎折地块及时清除折断植株,对受灾严重的根倒、茎倒地块及时青贮保产,同时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点蜂缘蝽等病虫害的适时监控防治,确保今年大豆、玉米双丰收。
7月7日至9日,湖南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专家、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前往岳阳市君山区、湘潭市湘潭县、长沙市望城区的受灾基地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民进行田园整理、补种改种以及灾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君山蔬菜科技园受6月24日以来的强降水影响,有近200亩丝瓜和辣椒种植基地被淹,余存的辣椒大棚发生了烟粉虱、蓟马等严重病虫害。针对该情况,专家团指导农户对受损田园进行土壤消毒及高温闷棚,并制定了应用天敌防控秋季棚内作物小型吸汁性害虫的技术方案,以便后茬作物的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