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未婚妈妈冲击道德底线 农村未婚生育现象日趋严重

未婚妈妈冲击道德底线 农村未婚生育现象日趋严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9-24  来源:半月谈  浏览次数:445
导读:未婚妈妈:冲击道德底线游走法律边缘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未婚妈妈群体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这是一个充满争...

未婚妈妈:冲击道德底线游走法律边缘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未婚妈妈”群体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群体——“未婚先孕”冲击着传统道德底线,“小三妈妈”更是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

这又是一个弱势群体——“未婚妈妈”不仅要独自承担育儿的重担,而且要承受世人的冷眼和“众叛亲离”的打击。她们的孩子还面临落户、上学等一系列难题。“未婚妈妈”群体面临的难题,确是一个待解的社会问题。

接受责任,“失去”亲人

小沫(化名)已经连着几个月没睡过安稳觉了。孩子一哭,就如同耳边掠过轰炸机,“嗡”的一下,她就醒过来。然后便是一系列规定动作:喂奶、哄睡,有时还得换尿布、清洗等等。这样的成套动作,一晚少则两三次。

小沫今年28岁,儿子4个多月。一个人照顾孩子,她用“身心俱疲”形容自己的处境。孩子的父亲,是她两年前在一家网吧做收银员时认识的。两人在一起半年多,小沫怀孕了。“他当时没逼着我打掉,而是说再攒点钱,就和我结婚”。小沫说。

有了男友的承诺,小沫安下心来。因为身体不好,发现怀孕一周后,她就辞了职,专心安胎。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男友回家越来越晚,当时他解释说想多挣点钱,所以又找了份兼职。

“他嘴挺甜的。”小沫无奈地笑笑,“大概过了4个月吧,有天晚上,他整晚没回来。”小沫打了一晚的电话,又找到男友的工友,对方的一句话,让她的心瞬间跌入谷底:“他不是前天就辞职回老家了吗?”

那是小沫长这么大过得最懵懂的一周,每天除了流泪,就是从冰箱里拿出点冷饭,逼着自己吃下去。“毕竟肚子里还有宝宝呢。”小沫说,她不忍心把孩子打掉。

小沫本打算和男友回家谈婚事时,再把怀孕的事告诉父母,但眼下的处境,让她不得不拨通家里的电话。如她所料,母亲号啕大哭,父亲接过电话,沉默良久,说:“你和你肚里的娃跟我们没关系,我们丢不起人。”

小沫原来每月只有一千多元的工资,几乎没什么存款。为了省钱,她产检都没做。而因为没有准生证,她甚至想好要自己在家生。可生产那天,实在疼得受不了,最终还是被邻居送去了医院。因为怀孕期间总是吃素,孩子生下来营养不良,住了一周保温箱才回家。而近万元的医疗费,她至今还欠着,无力偿还。

坐月子时,小沫的母亲来照顾了10多天,临走留下了2000块钱:“别告诉你爸钱的事,我是瞒着他出来的。”因为觉得丢人,就连爷爷去世,父母也只是打了个电话告知,坚决不同意她回老家。

“有时朋友过来看看,我和宝宝就能借机吃顿好的。”小沫说,她每天只盼望两件事:儿子的笑容和QQ群里同是“未婚妈妈”的网友的安慰和鼓励。“没有她们,我早就带着宝宝告别这个世界了。”小沫说,众叛亲离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生计怎么办?孩子未来上户口、上学怎么解决?小沫说,她也许会和其他“未婚妈妈”一样,等宝宝两三岁了,随便找个条件差点的人嫁了。她在网上看到有母亲为自己智障的儿子寻亲,“嫁这样的也行,宝宝能上户口就行。”

缘何当了“未婚妈妈”

今年6月初,湖北武汉市拟对“未婚妈妈”征缴社会抚养费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未婚妈妈”开始以群体形象走入公众视野。前不久,上海“未婚妈妈”周某将意外怀孕产下的婴儿从12楼抛下,让人唏嘘之余,“未婚妈妈”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便格外引人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未婚妈妈”大致分为四种:一是双方均为单身,由于感情破裂,或男方逃避责任,女方被迫成为“未婚妈妈”;二是男方移情别恋,女方不忍割舍孩子,独自抚养;三是女方不愿受婚姻束缚,生下孩子后独自抚养;四是农村妇女生育年轻化,未到法定年龄,“罚款”生子。

而在记者接触到的“未婚妈妈”中,第一类居多。在传统伦理道德和婚姻家庭观念依然占据主流的中国社会,大多数人会选择走进婚姻殿堂,对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等行为嗤之以鼻。“未婚妈妈”通常承担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

2012年11月的一天,25岁的其其(化名)带着三岁的女儿来到武汉市区一家照相馆拍摄亲子婚纱照。“没想到第一次穿婚纱,身旁竟是我女儿。”拍照的前两天,其其和孩子的父亲正式分手,结束了一段难以为继的感情。

“我时常在想,我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受害者还是‘小三’?善良还是恶毒?”和其其一样,许多“未婚妈妈”每天都在经受这样的挣扎和拷问。她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被迫成长,被迫坚强。

更直接的困难来自现实生活。与男友分开后,其其独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这个曾经集家人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女,如今则要开始学着打点母女二人的生活。请保姆、购买生活用品、租房子……而同事的议论和邻居的冷眼,更让他们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