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公益 » 评论:“高考扶贫”传递社会公平的温度

评论:“高考扶贫”传递社会公平的温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10-19  来源:山西日报   浏览次数:421
导读:近日,笔者在我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见到了来自石楼县的贫困生任龙龙。这位寒门学子在今年高考中以理科567分的...
近日,笔者在我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见到了来自石楼县的贫困生任龙龙。这位寒门学子在今年高考中以理科567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成为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恢复高考以来的“北大第一人”。

值得注意的是,任龙龙的分数比该校在我省的理科投档线低了57分。原来,高考招生从去年起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面向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贫困县,实行降分招录,被网友誉为“高考扶贫”。受惠于这一政策,今年我省36个贫困县共有702名贫困学子进入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任龙龙便是其中一个幸运儿。

在高考“一分甩掉一万人”的残酷竞争中,57分的这头和那头连接着一支何等庞大的考生队伍?这个看似不公平的做法,其实古已有之。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闱会试,发榜所录进士均为南方人,北方举子一片哗然。明太祖朱元璋指出南人尽占黄榜不尽合理,要求采取补救措施,即让一些南人落榜,替补上一些北人。但是主考官认死理,坚持完全凭卷定高下。平心而论,当时北方战乱频仍,经济文化水平远低于南方,南方士子确实优于北方士子。但是朱元璋从政治上考虑还是杀掉主考官,此后的科举考试便不单以成绩取士了,而是加入了地区的因素,并最终形成南北分卷考试,录取名额为“南六十、北四十”。由于给了北人看得见的出路,北方读书风气渐盛。

由此观之,“高考扶贫”政策身后勾连着不得不然的原因。当前,我国贫困山区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质量落后,如果绝对按文化水平而论,大中城市考生自然普遍高于贫困地区,这样贫困地区学子很难有进入全国一流名校的机会。据教育部公布,我国高考第一批本科平均录取率为8.5%,而680个贫困县的平均录取率仅为5.7%。《人民日报》的报道也证实,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不少农村学子甚至放弃高考。

农村孩子不能跃“龙门”,乃至对跃“龙门”失去信心,乃是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的危险信号。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令人欣喜的是,党和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改革正在推进:从去年多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到扶贫定向招生,再到今年在高考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这些举措不啻为一剂剂清除病灶的良药。

“高考扶贫”尽管对个体而言未必公平,却传递着社会公平的温度,符合“最大限度优先于最少受惠者”的正义逻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