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群众拥有否决权。建设启动之初,六安通过开展“四走遍四推动”活动、各种新媒体宣传、建设文化墙、深入农户发放明白纸、上门宣讲释疑、编排组织文娱活动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美好乡村建设,激发他们主动投身建设秀美家园的热情。全市231个中心村的美好乡村建设点全部成立农民理事会、村庄建设理事会等农民自治组织。以这些组织为纽带,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到规划编制、项目实施、工程质量监督、设施管护等美好乡村建设全程。裕安区固镇的冯郢村,舒城县文冲村等走出一条“统一规划、自建自家、公共设施、政府补差”的路子,农民充分感受到党委、政府的诚意,体会到建设美好家园的快乐。
“科学规划”彰显皖西乡土特色风格。该市把握全域、着眼长远,以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为前提,邀请规划设计专家与农村盖房的土专家、中心村农民“大管家”一起议定规划,纠正前期规划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城市元素”等问题。今年5月开始,各县区通过“回头看”,对首批231个中心村中的16个村的布点规划进行了微调,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突出乡村特色,田园气息,建设农民最急需的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安全饮用水建设、文化设施等。
因地制宜,分村施策。建设类型上,力求突出山、水、田、园、林融合。建筑风格上,力求既结合现代建筑元素,又体现大别山传统民居特色。建筑材料注重“土味”,尽量就地用材,茅林竹舍,各有风貌。注重在细节、在特色上做文章,着力打造“微田园、小游园、小茶园、小花园”。针对不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建设,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风格。霍山、金寨、舒城等南部山区中心村通过旧村改貌,实现了整洁村庄与秀美山水的和谐统一,呈现村在山中、水在村边的美丽画卷。该市还因地制宜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出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民俗文化村、主题庄园、高速公路休闲服务区等新型业态。目前,该市231个首批示范中心村中,特色主导产业经济优势明显的村达到138个,占总数的60%;重点推进的83个示范村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形成不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