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科技热点 » 地膜残留泛滥 新疆治理“白色污染”面临重重困难

地膜残留泛滥 新疆治理“白色污染”面临重重困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1-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次数:465
治理“白色污染”面临重重困难

为了治理白色污染,近几年,新疆农业部门已经在一些县市进行了试点,在示范区所有铺地膜农田严格使用厚度达标地膜,并对回收达标地膜的农民实施补贴。

2013年,新疆又投入3800万元“净土工程”专项资金,在13个县市开展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同时通过以旧换新的形式,对农民回收残膜和使用0.01mm以上厚度标准地膜进行补贴。此外,国家农业清洁生产地膜回收项目将在新疆部分县市实施,扶持地膜回收企业并建立残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的长效运转机制。

从今年起,新疆还将在玛纳斯县和尉犁县开展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整县推进试点,将通过禁止超薄地膜进田、加快废旧地膜回收站网点建设、扶持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探索总结出符合新疆实际并能推广使用的治理模式。

“目前,全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规划已经出台,还需要多部门联动,从源头抓起,推广地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建立激励政策体系,构建由政府、农民、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膜资源化利用体系。”新疆农业厅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发展处处长努尔穆罕默德·祖农说。

一些专家和基层干部建议,针对目前农用地膜残留的严峻形势,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一是增加农用地膜的厚度和强度,建立完善的残膜回收体系;二是加大可降解膜研发推广力度。

新疆天业塑料制品总厂副厂长陈鹏元说,如果能把薄膜适当做厚,做成0.012mm和0.015mm,对提高残膜的回收率,是一条比较可行的路。

此外,由于可降解地膜成本高,技术有待完善,短期内还无法在新疆大范围应用推广;而残膜回收成本高,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新疆农科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所长王新勇说,治理“白色污染”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地膜回收机械和可降解地膜的研发速度,使之尽快投入市场。建议给予生产企业或农民适当的补贴,形成示范效应,以利于推广,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撬开可降解地膜的巨大市场容量,破解目前的困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