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未来10天长江流域油菜进入菌核病高发期

未来10天长江流域油菜进入菌核病高发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4-04  来源:中华油脂网   浏览次数:323
导读:3月以来,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大部多阴雨天气,利于菌核病发生发展。4月上中旬长江流域油菜产区进入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高峰期和防...

3月以来,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大部多阴雨天气,利于菌核病发生发展。4月上中旬长江流域油菜产区进入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高峰期和防治关键阶段。

  油菜菌核病是制约油菜生产的最严重的病害。3月以来,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大部多阴雨天气,其中江南、西南地区东南部阴雨日数达15~25天,部分地区土壤持续过湿,且油菜正值开花普遍期,田间郁闭程度大,加之菌核病菌源充足,利于其发生发展。4月上中旬长江流域油菜产区进入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高峰期和防治关键阶段。

  未来10天,油菜产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3℃;江南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仍多降雨天气,且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7成。暖湿天气适宜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预计湖北大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湖南、江西、浙江等地油菜菌核病将偏重发生,湖北东部大发生,长江流域其余油菜产区大部中等程度发生。

  中国气象局、农业部联合提醒广大农民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与防控;根据实际病情,选择无风或风小时段,及时喷药防治,有效控制为害。

  相关链接:长江流域油菜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自去年秋播以来,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气温偏高,油菜生长发育较常年偏快,苗情长势总体较好;开春后,天气较好,降水适宜,油菜结实情况好于往年,预期单产将超过往年。近期,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会同各地农技推广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重点防菌核病和高温逼熟、确保安全收获为重点的油菜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供参考。

  一是及时清理围沟。角果发育成熟期常常会出现较大强度的降水,地势低洼的田块会形成渍涝灾害,容易导致油菜缺氧烂根和倒伏,降低植株抗性,加重菌核病发生,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油菜终花后,要及时利用晴好天气彻底清理围沟,保持围沟与排水沟通畅。

  二是做好菌核病防治。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即将进入终花期,历史病害较重的产区,应根据菌核病病斑发生情况,每亩可用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或50%腐霉利可湿粉60~100克或40%菌核净可湿粉100~150克等兑水25~30公斤均匀喷施,强化菌核病防治。

  三是及时防治蚜虫。云贵高原产区春季气候往往较为干旱,蚜虫危害往往较重;长江中下游在春末夏初容易出现高温干旱天气,也要作好蚜虫统防统治工作。可选用抗蚜威、蚜爆、氯氟氰菊酯、烯啶虫安、吡虫啉等进行喷施,由于蚜虫具有迁飞特性,防治最好采用统防统治。

  四是因地制宜适时收获。大力推广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提高收获效率和效益。对具备抗裂角、抗倒性强、熟期较早的品种,在全田所有油菜植株角果呈现枇杷黄色,籽粒含水量20%时用4LL-2.0D型油菜联合收获机一次联合收获。对目前生产推广的大部分油菜品种均可采用分段收获,在全田80%左右油菜植株呈枇杷黄时,采用4SY-2.0油菜割晒机或人工割倒,5~7天后用4SJ-1.8自走式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或人工拣拾后用稻麦收割机脱粒。在稻稻油三熟制产区,当主花序下部角果籽粒转色时,及时收割并转移到晒场或田边堆放(角果层向上放置),如遇到降水可用薄膜覆盖防雨,5~7天后摊开晾晒后脱粒,可提高千粒重和含油量,为后作腾茬,缓解季节矛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